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徐博東:弘揚客家文化 建設“幸福客家” 

2012年11月26日 09:1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11月23日,首屆客家文化藝術節在有“世界客都”之稱的廣東梅州市隆重開幕。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臺灣客家大佬吳伯雄先生等客家鄉親應邀出席。這屆藝術節的重頭戲之一:“客家文化論壇”于當天下午在嘉應大學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海峽兩岸多名專家學者作了精采的主題演講。香港中評社22日刊載著名臺灣問題研究專家、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徐博東在首屆客家文化藝術節上的演講全文: 

  內容如下: 

  在去年6月梅州舉辦的第五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上,本人發表了《“幸福客家”的意義、內涵及實踐路徑初探》一文,對“幸福客家”的內涵及實踐路徑進行了初步探討,但筆者總感意猶未盡。 

  一年多來,國家政經形勢得到了很大發展,特別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勝利召開,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一戰略目標,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提出了新的政策藍圖。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必將成為未來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客家文化作為傳承中華文化最好的文化體系之一,凝聚了中華文明的精髓,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將發揮重大作用,這也意味著客家文化有可能迎來一次新的發展機遇期。通過推動客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必將極大地提升建設“幸福客家”的層次與水準。 

  本人此次有幸應邀參加梅州客家文化藝術節,出席由嘉應大學承辦的“海峽兩岸客家文化論壇”,想借這個機會再次闡發一下對於弘揚客家文化、建設“幸福客家”的一些粗淺想法,希望能與各位客家鄉親進一步深入交流和探討。 

  一、建設“幸福客家”,要抓住弘揚客家文化這根主線 

  建設“幸福客家”千頭萬緒,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去年10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了《建設幸福廣東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就業收入、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10個大類,每個大類下又分成若干小類,這個指標體系使得建設“幸福廣東”有了量化指標,操作性更強。建設“幸福客家”作為建設“幸福廣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政府治理層面而言,也可以參照這個指標去實施落實。 

  制定指標體系,作為一種現代政府治理模式,其意義是顯而易見的。但我們也應當看到,幸福感作為一種主觀性很強的東西,各地區、人群基於經濟和社會發展階段、發展特徵以及文化差異等原因,人們對於幸福的理解並不完全一致。因此如何根據各地區經濟發展水準、社會文化發展的地域特徵差異等做進一步探討,對於增進幸福內涵的理解和認識,對於推進“幸福廣東”的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客家作為漢族民係的一支,有著傳奇般的歷史經歷。而“客家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一支奇葩,傳承著中原文化的精髓。客家人被稱為“中國的猶太人”,在長期的被迫輾轉遷徙的移民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物制式和精神信仰。對於這樣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傳承和歷史積澱的族群,要建設“幸福客家”,我覺得在強調發展經濟、關注民生等物質層面的滿足之外,更應該注意到客家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創新對於建設“幸福客家”的重大意義。抓住文化建設這個“牛鼻子”,對於建設“幸福客家”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加強客家文化建設符合黨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關於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文件精神,也符合廣東省關於建設“文化強省”的具體要求。客家文化的精髓是中原文化,保護、弘揚客家文化,就是保護、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其文化意義十分巨大。2010年2月13日,胡錦濤總書記親臨永定考察客家土樓,囑咐要“弘揚和傳承好客家文化”,並語重心長地叮囑道:“客家土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大家庭、小社會和諧相處的典範,希望一定把祖先留下的這份珍貴遺産守護好、傳承好、運用好”。可見保護和弘揚客家文化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我們應當借著這股政策東風,大力推進對於客家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 

  其次,客家文化具有豐厚的歷史積澱,是一座文化富礦。包括客家民居、客家山歌、客家良風美俗、客家民間工藝、客家美食、客家服飾等,都極具發掘價值,如果能開發利用得好,一定能夠創造出眾多的客家産業品牌,其經濟效益不容忽視。客家文化能夠為建設“幸福客家”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 

  第三,客家人在漫長的遷徙過程中所形成的客家文化是所有客家人的精神家園。以“勤勞勇敢、崇文重教、敬祖睦鄰、愛國愛鄉”為內核的客家精神,是連接海內外所有客家人最為強大的精神紐帶。弘揚客家文化能夠激發起海內外客家人對於建設“幸福客家”的巨大熱情,增強客家子弟對於身為客家人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增強客家子弟認同客家、建設客家的自覺性,從而為建設“幸福客家”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可見,抓住客家文化這個“牛鼻子”,對於建設“幸福客家”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客家文化既能為“幸福客家”的建設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也能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如果説在建設“幸福廣東”的過程中要強調文化的引領作用,那麼在建設“幸福客家”的進程中更應該把客家文化的保護、弘揚和創新放在首要的位置。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