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拼經濟”仍是馬英九面臨的嚴峻挑戰

2012年10月02日 09:2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10月1日發表分析文章認為,這陣子,整體來説,臺灣民眾對馬英九第二任以來的整體施政表現,尤其是經濟方面,瀰漫著一股失望、無奈的氣氛。所以,拼經濟仍然是馬英九面臨的嚴峻挑戰。
 
  文章摘錄如下:

  9月初,最新一期亞洲政經風險報告出爐,亞洲各國和地區第二季GDP,臺灣是負0.18,不只在12個地區中敬陪末座,而且是唯一負成長;接著,9月底,臺當局“主計處”公佈了臺灣連續10個月的景氣藍燈,也創歷年次低紀錄;上星期,“勞委會主委”王如玄以“勞工最低薪資”月薪的部分未獲調升,請辭以示負責;“經建會主委”尹啟銘屢屢在個人部落格撰文,經濟建設卻未見起色,也引發輿論不小質疑。 

  根據臺灣電視媒體TVBS日前所作民意調查,馬英九的滿意度創下執政以來新低,只有13%;“閣揆”陳衝的滿意度也跌破20%,這民調數據其實顯示的是,民意對財經施政表現、乃至財經首長能否有“新人新政”,期待更高,民意率直地反映了馬英九施政所面臨的嚴峻挑戰:拼經濟! 

  “笨蛋!問題在經濟。(It's economy, stupid!)”這是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1992年競選美國總統時,強打的競選口號!這句名言,在20年之後,同樣值得馬英九團隊深思警惕、以求興利。換言之,臺灣目前面臨最嚴峻的經濟情勢,在馬英九執政第二任未及半年,全面爆發,臺灣人民感受如何?不言自明。 

  經濟不景氣,當然不是換了執政團隊就能解決問題如此簡單而已;經濟不景氣也非單一因素造成,但人民無法感受那麼複雜的財經專業,唯一而直接的感受是“我的日子怎麼會愈來愈難過”?“掌權者好像束手無策”? 

  然而,這不是臺灣第一次碰上全球性的經濟蕭條,19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臺灣渡過了危厄,1990年代的亞洲金融風暴、乃至2008年的全球金融風暴,也都走過來了,這次,人民無法了解的是“為何走不出困境”?這不是馬英九的責任與挑戰?難道是臺灣民眾的? 

  臺灣的政治板塊,長期處於藍大於綠的局面,而今,馬英九的滿意度只有13%,換算起來,流失近40%的民心,這些人多半是“愛之深、責之切”,更甚者是“恨鐵不成鋼”的一群。意識形態不能當飯吃,遇到溫飽問題,是超越黨派的,也是最實際的!“不管白貓黑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不是嗎? 

  馬英九團隊該抱持“鑒往知來”的決心,最起碼,把當初的競選承諾、財經政策白皮書再拿出來檢視,當初的設計規劃,哪些地方未能與時俱進?包括“愛臺十二項建設”、“青年就業方案”、“青年安心住家”等等,乃至於ECFA簽定之後,後續的配套措施為何在近3年中,只吸引到3億美元的陸資企業?而臺商在去年一整年,前往中國大陸投資,就高達160多億美元? 

  有位陸資在臺企業負責人説得好,直指陸資企業管理的相關規範,某種程度上,直如歧視,也降低臺灣企業與陸資合作的意願。他舉例説,依現行規定,臺資企業一旦與陸資企業合作投資,連臺資企業也變成必須依照陸資企業來規範,這種自我設限式的處理兩岸經貿往來,“防弊”多過“興利”, 實則阻滯了臺灣經濟發展。 

  更重要的是,除了中長期的財經政策規劃,流於閉門造車;短期的經濟改善措施,也未能收立竿見影之效。譬如,臺電、中油績效不彰,不思檢討是否人謀不臧造成,徑自以“油電雙漲”解決這兩家公營事業的虧損,“公家虧損、全民買單”的詭異邏輯,即是一例。 

  於是,“油電雙漲”導致企業投資成本增加、物價飛漲;受薪階級薪水非但不調漲,甚至倒退到14年前的水準!民眾實質所得大失血,臺灣薪資所得者,普遍是無錢可存,成了“窮忙族”、“月光族”。難道這些財經首長不知道,人民儲蓄率也是反映整體經濟興衰的指標之一? 

  “為政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民意已經説話了,這是馬英九團隊該拿出行動的時候,“拼經濟”,不能只是虛弱地在嘴上説説而已;否則,恐怕就要坐實了馬英九所提名的“監察院長”王建煊,日前給馬英九兩個字的歷史定位,“無能”!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