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蘇貞昌謝長廷兩岸政策競合的指標意義

2012年08月20日 08:0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謝長廷出任民進黨即將成立的“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委”的呼聲很高,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8日發表點評文章對此指出,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的這著棋,對於長期以來對立性尖銳的蘇、謝兩人來説,應有走向合作的象徵意義。然而,情況絕非如此單純。

  文章指出,蘇貞昌若真的指派謝長廷擔任此一職務,當然就是希望能為民進黨處於困境的兩岸政策打開出路。畢竟在該黨的頭面人物中,只有謝的主張比較具有可行性。   

  謝長廷不諱言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應該貼近國民黨,好讓民眾相信他們一旦執政,也可以處理好兩岸關係,如此一來,他們就有餘力去和國民黨就內政、經濟政策作競爭了。 

  文章説,誠然,國民黨因遵循“一中國架構”、“一個中國原則”的臺灣“憲法”,所以能和大陸當局正常互動,謝如跟上腳步,並獲民進黨背書,那麼應能抵銷不少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的優勢。 

  但是,謝長廷所面臨的難題,也是民進黨的難題,就是該黨內部對現行臺灣“憲法”的認知是十分片面、矛盾的,尤其在兩岸關係上,連謝自己都不敢承認這是一部“一中架構”或“一中原則”的“憲法”,遑論要整合其黨內意見,從而能與大陸當局正常互動。 

  而這也是蘇貞昌的如意算盤。蘇自知民進黨長期以來的兩岸政策沒有可行性,自己又無足夠的力量加以突破,所以欲借謝長廷來和黨內的極端勢力較量,如果成功,蘇可以有所收成,若失敗,蘇亦無所失。 

  同時,難道謝長廷就甘願雌伏嗎?他還不是希望借此在兩岸關係上有所作為,以示自己為民進黨內第一人。蘇、謝在兩政策上的競合,將是民進黨在兩岸關係能走到什麼地步的重要指標。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