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跳出“內耗空轉”泥沼 臺灣才有出路

2012年07月02日 09:0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今日刊載社論指出,藍綠的非理性鬥爭是導致臺灣內傷及欲進不前的致命根源。臺灣正在和時間賽跑,也在和自己賽跑。執政黨要拿出衝刺的決心,在野黨要擺脫出惡鬥的迷思,臺灣才有機會跳出內耗空轉的泥沼,這也是為臺灣經濟開路之鑰。

  全文摘編如下: 

  臺灣經濟發展的最大阻力,向來以“非經濟因素”干擾為首;廿多年來一貫如此,於今尤烈。如今,不知不覺被“內部化”成藍綠的非理性鬥爭。這是導致臺灣內傷及欲進不前的致命根源。 

  最明顯的例子是,元月“大選”後至今,臺灣社會完全只圍繞著三個議題打轉:一是“美牛案”,二是“證所稅”,三是“油電雙漲”,你來我往,無止無休。嚴格而論,這三個議題都稱不上是可以造成決裂的政策,但朝野政黨乃至整個社會卻為此耗掉半年,且不以尋求共識或尋求解決為目的。在這種情況下,臺灣還有什麼力氣往前推進? 

  這半年,臺灣沒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嗎?整山治水、調整産業體質、檢討落後的法制,都是臺灣長期疏于經營的工作,無一不比這三者重要;然而,朝野卻寧可在這三件事上歪纏惡鬥。何況,放眼世界,都在為歐債危機引發的連鎖效應預作準備,臺灣朝野卻似絲毫不以為意;莫説未雨綢繆,實則勢已燃眉,誰來關心? 

  臺灣的內耗現象,其實人們早已看得十分清楚;問題在,各方對內耗的成因和背景的解讀差異極大,再加上夾纏朝野或政治人物的個人恩怨,因此難以化解。整個社會的“藍綠”對峙,我們看到的是一條下墜的社會力曲線。這條曲線,是由“民主”和“認同”兩股力量交織而成,早年社會追求民主的力量遠大過認同,因此曲線是往上升的;而近幾年人們在認同上的撕扯大過對民主的追求,整個社會力的曲線於是頹然而下。 

  亦即,在民主自由與族群認同或平行或交錯的發展過程中,民主進步的渴求曾扮演主導力量,也激發了多元社會力的勃興。但隨著臺灣主體意識的強化,族群認同的力量變成主軸,奪走了大家民主的熱情和理性。這種從民主改革向族群認同傾斜的發展,正是臺灣陷於內耗而難以自拔的根源所在。 

  在這樣的藍綠對峙下,我們看到了各種扭曲和偽裝的民主。諸如,在野黨將政黨政治的“制衡”上綱為無限杯葛及無謂抗爭,造成政治的空轉和體制的癱瘓,甚至不惜顛覆自己的主張。從“核四”的建建停停、“國光石化”的胎死腹中、“美牛案”的反反覆覆,無一不是在虛擲資源、虛耗企業和人民的耐性,也是用臺灣前途來獻祭政黨的私心。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