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的轉型悲劇:“獨”來“獨”往

2012年06月11日 09:1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獨”思維決定了民進黨的轉型與變型成敗。美國《世界日報》9日刊載社論指出,談民進黨的轉型與變型,即在揭破民進黨若要成功轉型就得拒絕“臺獨”變型,否則難以尋求執政的機會。民進黨若無法自行轉型,且徹底轉化為民主政黨,奢談轉型或預告將大幅調整大陸政策,其實只是在原地打轉。  

  全文摘要如下: 

  民進黨的轉型與變型,前者指民進黨是否可能轉為民主政黨;後者指民進黨的神主牌“臺獨”會出現什麼樣的新樣態。而民進黨的轉型成敗又決定了民進黨的“臺獨”樣態,即會否出現不同的“臺獨”變型。談民進黨的轉型與變型,即在揭破民進黨若要成功轉型就得拒絕“臺獨”變型,否則難以尋求執政的機會。  

  民進黨新任黨主席蘇貞昌上任後立即恢復“中國事務部”,意在傳達看重兩岸事務的訊息,隨後又傳出蘇貞昌有意設置“中國事務委員會”。未來和“中國事務部”的分工,當然具有“決策”和“執行”的功能區隔。在“恢復”和“新設”的驅策下,蘇貞昌顯然有意要在大陸政策這一面向上取得加分的優勢。但能否因此帶領民進黨轉型,則猶在未定之天。  

  在此同時民進黨兩位前“立委”,一是號稱民進黨內“臺獨理論大師”的林濁水,另一位是撰寫“民進黨轉型之痛”的郭正亮,連袂至香港就民進黨大陸政策轉型參與公開討論。民進黨內一場“中國政策大辯論”,據知也即將在島內展開。這預示民進黨的大陸政策隨著轉型辯論的展開,必然會有一番調整。如何處理“臺獨”當然會是焦點中的焦點。  

  民進黨此番轉型的擬議,發端于敗選後如何處理“大陸政策”,實則為如何處理“臺獨”。“大選”階段,民進黨除了反對“九二共識”等只知高喊“臺灣共識”而無具體替代方案。讓多數中間選民不敢信任,當然也不可能投票支援。蔡英文選後説:只差那最後一哩路,但這一哩路走來又何其艱難,終究無法跨越。  

  如果説民進黨敗在“大陸政策”,不如直截了當地説,就是敗在“臺獨”和基於“臺獨”思維構造出的種種“反大陸”、“反國民黨”和“反馬英九”的言行。身為知識精英的候選人,蔡英文豈有不知之理,但蔡英文就是走不出“臺獨”的陰影,更不敢與之切割。甚至有意無意地借由不同變型的“臺獨”訴求,肆行對藍營的攻擊。  

  藍綠之間最大的區隔當然出在大陸政策,讓選民很容易地作出區隔。從臺灣選民所選擇的支援對象,甚至可以説從藍綠的不同政策和主張,選民至少知道不能要什麼,知道“臺獨”是負面的,也是危險的。  

  蘇貞昌若要勝選,就不得不尋求改革和轉型,這就不能不進一步地處理“臺獨”,並評估處理“臺獨”的代價。蘇貞昌旁觀“大選”必有感於蔡英文未能擺脫民粹和“臺獨”是敗選的致命傷。但就像林濁水在香港所言,民進黨此時必須要面對的就是“臺獨”的處理態度。  

  在林濁水眼中,民進黨轉型就是“臺獨”轉型,在三種變型中,或更深綠,更“臺獨”;或從黨綱中摘除“臺獨”;或處於兩者之中,“臺獨”依舊在。  

  從蔡英文到蘇貞昌都想要改革民進黨並使之轉型,林濁水作為“臺獨理論教父”也僅止于勇於檢討不同變型“臺獨”及負面影響,惜未能針對“臺獨”本質之害作出檢討,依然受制於民粹。民進黨若無法自行轉型,且徹底轉化為民主政黨,奢談轉型或預告將大幅調整大陸政策,其實只是在原地打轉。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