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蘇英惡戰 卡住了民進黨的轉型前景

2012年05月28日 09:0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日前,蘇貞昌以過半數選票贏得民進黨主席選舉,同時也更進一步的激化了蘇蔡惡鬥。臺灣《聯合報》今日刊載社論指出,民進黨主席選舉惡戰使民進黨轉型擱淺 ,蘇蔡之爭的本質即是“權力鬥爭”,而不是“路線鬥爭”,蘇蔡皆將無法跨越“獨派”的底線。從今以後,蘇卡英,英卡蘇,卡四年,難道不會卡住了民進黨的轉型前景?

  全文摘編如下: 

  在“圍毆”的情勢下,蘇貞昌以過半數選票贏得黨主席選舉,足見他在民進黨內的根基深厚;然而,蔡謝支援的莊瑞雄以過半數選票贏得臺北市黨部主委;尤其,在蘇的老巢新北市的黨部主委選舉中,蔡所支援的羅致政以近一倍的選票勝過蘇的子弟兵張宏陸,則見蔡英文的聲勢亦銳不可當。 

  這場黨主席選舉,有兩大效應:一、顯示蔡蘇二人勢均力敵,宣告蘇貞昌與蔡英文競逐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之戰提前開打;二、預告民進黨的轉型工程,將與蘇蔡之爭糾纏在一起,更難施展。 

  此次黨主席五人參選,有許信良那樣的“統派”,而蔡同榮與吳榮義兩個“獨派”也不能整合;表面上看來,這呈現了歷屆黨主席選舉中跨度最大與最多元的光譜,但也曝露了各方勢力的相持不下。選舉結果顯示:只是升高了“二次蘇蔡之爭”的權力鬥爭,而無助於化解轉型的難題與路線之爭。 

  因為,蘇蔡之爭的本質即是“權力鬥爭”,而不是“路線鬥爭”;蘇蔡皆將無法跨越“獨派”的底線。 

  選舉期間出現“四打一”的現象,原因是有些人認為蔡英文在2016較有勝選的可能性。於是,許信良標舉“為蔡英文路線而戰”;而由“獨派”推舉的吳榮義也在投票前夕説:“挺小英再戰2016,重返執政。”同一個蔡英文,受兩方支援,可見這是“權力鬥爭”,而不是“路線鬥爭”。 

  相對而言,蘇貞昌卻被蓄意醜化;姚嘉文指他不是“臺派,獨派”,這對蘇貞昌未必公平。其實,以蘇貞昌與蔡英文相比:一、蘇貞昌在綠營的經歷與奉獻,不遜蔡英文;二、蘇迄無操守爭議,蔡卻有宇昌案;三、蘇蔡二人其實皆非極端的基本教義派,但“獨派”元老此次卻完全不掩飾地挺蔡反蘇。由以上三點亦可見,蘇蔡之爭只是“權力鬥爭”,各派系皆在看誰能給民進黨贏得2016的較大希望,並根據此一想像來醜化或美化蘇蔡二人,於是出現了許信良及辜寬敏皆挺蔡英文的景象,因而“路線之爭”也就被“權力鬥爭”掩蓋了、扭曲了。 

  蘇貞昌當選黨主席,掌握了黨機器,卻面對黨內2016挺蔡反蘇的強大勢力已公然集結;這必使蘇蔡競逐2016的權力鬥爭更趨激烈,也必使民進黨的轉型工程更加困難,甚至將告擱淺。因為,以蘇蔡之爭的實力比較,不論從什麼角度看,皆非十分懸殊;所以,蘇蔡二人為儘量爭取代表綠營在2016齣線,即必須照應包括“獨派”在內的各種勢力,寸土必爭。於是,“權力鬥爭”就綁住了“路線轉型鬥爭”。在此時看,許信良所説的“蔡英文路線”,及謝長廷推倡的“憲法共識/憲法各表”,似皆寄望于蔡英文;但“獨派”在蘇蔡之爭中,儼然已旗幟鮮明地挺蔡,蔡英文非但不可能在路線上擺脫“獨派”,反而要回應及拉攏“獨派”,以抵制蘇貞昌。可見蔡不惜作繭自縛,其轉型空間有限。 

  蘇貞昌面臨的考驗更大。“獨派”既將他説成不是“臺派,獨派”,他就更必須與“獨派”修補關係。在黨主席選舉投票前,蘇貞昌接受專訪指出:“民進黨絕不可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這是在説,蘇貞昌否定“一中各表”。他又説,“不做山寨版的國民黨,要做正港的民進黨”;這則是在暗喻,謝長廷的“憲法共識/憲法各表”是“山寨版”。蘇貞昌在臺灣認同及兩岸關係上,既已如此畫地自限,他還有什麼領導民進黨轉型的空間? 

  由上述蘇蔡二人在黨內之處境又可見,蘇蔡在路線轉型上,都將受“獨派”束縛;而這一場實力接近的2016之爭,二人為了遷就現實,刀口舔血,將使路線轉型更失動能。 

  蘇蔡之爭是赤裸裸的權力鬥爭,整個民進黨各派系是以誰較有可能贏得2016的想像,來捲入蘇蔡之爭;而蘇蔡二人,由於勢均力敵,必須攏絡各派系以贏得2016在黨內出線,即很難帶領脫胎換骨的大轉型工程。從今日起,蘇卡英,英卡蘇,卡四年,難道不會卡住了民進黨的轉型前景?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