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姚志勝:加快貿易協作 把港臺合作推向新高

2012年05月29日 09:2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隨著兩岸關係日益熱絡,港臺關係也取得了不少新的突破和進展。全國僑聯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姚志勝28日在香港《文匯報》刊文表示,港臺關係面對的新課題,就是要加快推動簽署自由貿易協議,全面提升兩地的經貿關係。

  全文摘編如下: 

  伴隨著2008年國民黨重掌臺灣執政權,兩岸關係發生重大積極變化,港臺關係取得了新的突破和進展,不僅實現了正式互訪,而且相互設立了對口工作機構和辦事機構,並將允許臺灣民眾自行在網上免費預辦進入香港的登記。林瑞麟是長期負責臺灣事務的主要官員,在推動香港和臺灣關係發展方面盡心盡力,作出了重要貢獻。正如行政長官曾蔭權所讚揚的那樣:“港臺關係取得很大進展,林瑞麟在此方面的工作成績有目共睹。”港臺關係面對的新課題,就是要加快推動簽署自由貿易協議,全面提升兩地的經貿關係。  

  2008年,國民黨重掌臺灣執政權後,在兩岸的共同努力下,兩岸關係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發生重大積極變化,港臺關係也隨之出現新氣象。行政長官曾蔭權在2008年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明確表示,“為配合兩岸關係提升及發揮香港可扮演的角色,特區政府正加強香港與臺灣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港臺之間過往所缺乏的官方層面交流呈現新局面。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高雄市市長陳菊、國民黨秘書長吳敦義、臺中市市長胡志強、臺北市市長郝龍斌等先後訪港。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于2009年3月下旬,以第2屆世界佛教論壇港澳代表團名譽團長的名義,前往臺北出席論壇的開幕及閉幕禮。這方面最為引入注目的事件,就是時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的林瑞麟應臺灣“陸委會”的邀請,于2009年6月5日至6日到臺北進行訪問,其間與“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副主委”傅棟成及臺北副市長吳清基會面。林瑞麟與傅棟成舉行工作會議後宣佈,臺灣將成立“臺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並下設“經濟合作委員會”,香港則會在香港貿易發展局之下組成“香港—臺灣商貿合作委員會”。兩個委員會作對口,就兩地關心的貿易、投資、旅遊及其他雙方合作的事宜作交流和討論。

  林瑞麟訪台對於港臺關係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不僅打破了港臺過去從沒有正式官方邀訪的禁忌,而且正式建立了港臺之間溝通交流的機制、渠道和平臺,顯示港臺關係踏上新的臺階,是港臺關係發展進入新里程的重要標誌。 

  在往後幾年裏,政制事務局與臺灣“陸委會”溝通順暢。在政制事務局的主導下,香港對涉臺事務相當積極主動,港臺關係快速發展。香港貿易發展局臺北辦事處和香港旅遊發展局臺北辦事處分別在2008年10月和2011年9月正式運作,香港亦推出多項措施,便利臺灣民眾赴港旅遊經商;2010年港臺分別成立“港臺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和“臺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2011年12月,特區政府在臺北設立了“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特區政府從今年9月1日起,讓臺灣民眾自行在網上免費預辦進入香港的登記,進一步便利臺灣民眾到香港訪問。  

  香港與臺灣互為對方的第4大貿易夥伴,卻欠缺自由貿易協議。兩岸之間有ECFA,港澳與內地之間有CEPA,港澳臺之間卻沒有簽署類似的經濟合作協議,使兩岸四地之間的更緊密經貿關係存有制度性的“缺口”,不僅不利於港澳臺經濟的發展,亦會阻礙全面構建和發展大中華經濟區的進程。林瑞麟曾經指出,內地、臺灣、香港和澳門兩岸四地都是WTO的成員,兩岸四地可探討成為一個自由貿易區,香港很希望對此能有所參與、有所貢獻。現在,堅持“九二共識”的馬英九成功勝選連任,希望進一步加強兩岸四地的經貿合作,帶動臺灣的經濟發展。港臺兩地應該共同努力,加快推動簽署自由貿易協議,全面提升兩地的經貿關係,把港臺的合作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姚志勝,全國僑聯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