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關係開創新局 互補功能必須強化

時間:2010-04-12 09:45   來源:台灣網

  港臺關係提高層次及全面發展,對兩岸三地是三贏局面。香港《大公報》10看刊登評論文章表示,香港在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合作上所發揮的仲介平臺作用已下降,香港要補救這方面的弱勢,就必須在港臺關係上補課、挖潛。

  文章指出,臺灣“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及主任秘書張樹棣,在3月中先後低調訪港,與特區政府磋商,設立推動港臺經濟文化合作的專責機構。3月31日,香港特區政府宣佈成立“港臺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由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任榮譽主席,行政會議成員李業廣任主席,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任常務副主席,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任副主席。

  對口兩會創新機遇

  臺灣“陸委會”4月2日召開記者會,宣佈成立“臺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預定在5月正式投入運作,由前“財政部長”、現任東海大學董事長林振國任董事長,“陸委會副主委”高長兼任副董事長,港澳處長朱曦兼任秘書長,民間董事11人,官方董事10人,包括“經濟部”、“交通部”、“教育部”、“財政部”、“金管會”等。“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劉德勳表示﹕期望透過這新平臺,臺港之間可以作多元和多層次的交流,加強兩地在各方面的聯繫和合作。策進會未來會處理臺港官員互訪事宜,未來臺港官員交流互訪的層次會更高。

  港臺對口兩會定位為民間機構,仿傚兩岸海協會與海基會的模式建立和運作,經雙方政府授權後,可直接商談港臺航權、司法協助、避免雙重課稅及其他公共政策事務,並簽訂合作備忘錄或相關協議文件。兩會將於數月內舉行首次聯合會議,最優先處理的議題,是今年6月到期的港臺航約續約,和兩地醫療衛生合作問題。港臺對口兩會的建立和運作,將使兩地高層官員的交流互訪較為便利和暢通,將為港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創造新機遇,標誌著港臺關係邁進全面發展的新時期。

  文章表示,港臺關係提高層次及全面發展,對兩岸三地是三贏局面。隨著兩岸實現大交流、大發展、大合作,香港在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合作上所發揮的仲介平臺作用已下降,香港要補救這方面的弱勢,就必須在港臺關係上補課、挖潛。如積極發揮香港政經的獨特優勢,在兩岸人民幣結算中發揮金融中心的作用;爭取香港的旅行社能夠在內地經營赴臺的業務,發展兩岸三地一程多站的航空及郵輪旅遊;由傳統上經貿性的仲介角色,提升為兩岸政治、學術交流的仲介角色,港臺搭建的新平臺,可成為兩岸另一個政治溝通管道。此外,提升和強化港臺關係,有利兩地優勢互補,臺灣在高科技産業的設計和研發方面有明顯優勢,而這正是香港的弱項,亟須向臺灣取經,推動合作。

  互補功能必須強化

  把臺港關係提升至更高層次,推動更廣泛的交流合作,也是臺灣方面一直努力爭取的。香港曾是臺灣對外經貿的重要平臺,在兩岸實現直接“三通”後,香港雖然不再扮演傳統上經貿性的仲介橋梁角色,但是對臺灣仍然具有高度的戰略意義。一方面香港以其“一國兩制”的特殊性,對許多大陸臺商提供經營與投資的操作平臺,另一方面香港以其國際大都會和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是臺灣與亞太區域經濟連結的重要途徑和平臺。香港國際化、自由化,以及法治、廉政、效率等方面的優勢和強項,都值得臺灣借鑒和利用。臺灣方面更認為,在兩岸和平發展,高層互訪,國際空間等政治問題上,香港可以扮演積極的角色。有綠營人士提出,民進黨可以透過到香港交流,作為與大陸發展關係的切入點和突破點。在港臺關係提升後,香港特區政府應改變保守作風,放寬民進黨人士的入境限制,積極主動歡迎民進黨的幹部和公職人員訪問香港。

  港臺建立雙邊合作的新機制,無疑對港臺關係産生新動力新機遇,但也帶出一些新問題或新疑慮。例如臺灣早就設有駐港機構,包括“陸委會”、“經濟部”、“新聞局”、“移民署”、“觀光局”都有駐港單位。香港的貿發局在臺灣也有辦事處,特區政府還計劃和準備在臺設立綜合性辦事機構,如今港臺分別成立對口的“協進會”和“策進會”,形同另起爐灶,那末,“新爐灶”與原有機構是主輔關係抑或平行關係?在機制和功能上是否架床迭屋?在職能上如何整合與分工?這些問題或疑慮都有待處理或澄清。港臺雙方當局都要注意,如果新機制的設計與舊機制的銜接不能達到位階提升、功能強化的目標,對口兩會的成立將事倍功半,對港臺關係的提升及全面發展助力不大。另外,從對口兩會的人事佈局來看,大都是有財經方面的專長,而對港臺關係問題和事務未夠全面認識,尤其缺乏政治經驗和政治敏感度,做起來也會事倍功半,甚至遲早會出狀況。

  新機制帶出新問題

  文章最後指出,臺灣有熟悉港臺問題的專家指出,中聯辦主任彭清華曾強調,港臺之間可以扮演“先行先試”的角色,但如今港臺兩會仍倣照十多年前設計的兩岸兩會模式,不能做到更直接、更官方、更便利,則不但未有“先行先試”的意味,而且仍遠遠落後於兩岸關係的發展。這個批評值得注意。但從兩岸政治關係的現狀,及特區政府的政策水準來考慮,港臺兩會在形式上比照兩岸兩會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一來可回避政治敏感的官方身份,二來可彰顯平等交流協商的形式功能。只要在實質功能上放開手腳,由對口官員直接商談,由港府政制事務局與陸委會港澳處負責日常聯繫,推動港臺關係發展的格局就可提升和放大。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