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蘇貞昌的兩岸“零和觀”:落伍 荒謬

2012年05月09日 08:5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蘇貞昌近日提出兩岸關係發展的“零和觀”,即以臺灣要得分、不讓大陸得分的思維。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刊載點評指出,如果兩岸任何一方只是自己在協議中獲利,而拒讓對方獲利,那可以想見,十六項協議將一項也談不成、簽不了。在兩岸關係上,過去四年來,雙方共同改變了民進黨八年執政期間的對撞,走向對話,改變了斷流,走向交流,迎來了兩岸關係前所未有的和平發展新局面,這是以雙贏作為過程和目標,蘇貞昌那種只圖自己得分、拒給對方得分的主張,必將造成兩岸關係倒退,重蹈陳水扁被國際社會認為是“麻煩製造者”的覆轍,會獲得臺灣主流民意的認同嗎?

  全文摘編如下:

  很可能當選下任民進黨主席的蘇貞昌,理當引領其“黨意”走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互利雙贏的正確道路,但是,他卻以臺灣要得分、不讓大陸得分的“零和觀”來看待兩岸關係,這不僅十分落伍,對臺灣而言,更是相當危險。 

  蘇貞昌説:“與大陸互動千變萬化,如同林書豪打球,一下子打後衛,一下子切入上籃,隨時調整策略,不能把球投入對方籃中,讓對方得分。”這種比喻如果只是不恰當,那倒還好,然而,他恐怕不是引喻失義,而是抱持著海峽兩岸你死我活、零和的“冷戰”思維。 

  2008年3月馬英九勝選,胡錦濤主席于4月29日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提出:“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5月20日,馬英九在就職演説中提出:“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可見兩岸都把雙贏作為發展兩岸關係的過程目標。 

  既然講雙贏,就是要讓兩岸都得分,兩岸迄今所簽署的十六項協議,都是本著此一精神。例如直航,是兩岸民眾都得到便利;陸客赴臺,既滿足了大陸民眾的願望,也使臺灣獲得經濟效益;醫藥衛生,是要共同維護兩岸民眾的健康;ECFA,為的是提升兩岸的經貿互利。 

  如果兩岸任何一方只是自己在協議中獲利,而拒讓對方獲利,那可以想見,十六項協議將一項也談不成、簽不了。這和只能自己得分、不讓對方得分的籃球比賽,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蘇貞昌竟洋洋自得地將兩者等同,令人錯愕、驚駭! 

  “冷戰”時期的“零和觀”,早已不適用,如今是一個講究和解、對話、合作、互利的時代。在兩岸關係上,過去四年來,雙方共同改變了民進黨八年執政期間的對撞,走向對話,改變了斷流,走向交流,迎來了兩岸關係前所未有的和平發展新局面,這是以雙贏作為過程和目標,蘇貞昌那種只圖自己得分、拒給對方得分的主張,必將造成兩岸關係倒退,重蹈陳水扁被國際社會認為是“麻煩製造者”的覆轍,會獲得臺灣主流民意的認同嗎?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