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李登輝緊抓不放不利贏得接力賽

2012年04月24日 08:0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4日發表社評,呼籲李登輝既然卸任了,就應將經濟發展的棒子交給年輕人,不要再奢望想繼續發揮影響力了。

  社評摘錄如下:

  高齡90歲、經歷大腸癌手術後初愈的李登輝,日前除了到屏東展開下鄉之旅,表達油電價漲將帶動各項民生物資上漲、引發民怨的意見外,並且透過幕僚規劃在5、6月間辦理3場經濟研討會,分別討論世界情勢對臺灣的影響、新興市場對臺灣的挑戰,以及市場經濟和政府角色定位的問題。儼然一幅想要繼續發揮影響力,不太願意退休的態勢。 

  任何一個民主社會,公民都有權表達自己言論的自由,李登輝當然有權表達對特定政策看法的自由。然而作為一個退休的領導人,畢竟身份不同於一般公民,發言自然較普通公民更有影響力,否則任何有關李登輝的言論,不會立即搶佔媒體的版面。只是時代背景畢竟不同,卸任領導人通常不宜對現行政策發表太多意見,以免對現任政府造成太多的困擾。 

  臺灣真正卸任的領導人並不多,但是總是可以傚法老牌民主地區卸任元首的樣式,以便讓臺灣民主政治無需多走寃枉路,就能更快地發展成熟,鞏固作為成功故事的形象。試想若是美國仍健在的前總統卡特、老小布希、柯林頓,三天兩頭就針對奧巴馬政府的現行政策表達意見,會是什麼樣的景象呢? 

  臺灣“中央”與地方關係,已經有“憲法”及相關法律的規範,沒有集權與不集權的問題,李登輝若認為“中央”過於集權,理應在其任內的6次“憲改”中加以修正。可是李登輝不但並沒有如此做,反而在任內“修憲”取消“立法院”對“行政院長”同意權,讓“中央”的行政權更加集中,也導致日後“朝小野大”政務運作不順暢的現象。 

  如今李登輝展開下鄉之旅的同時,鼓勵綠營執政縣市可就涉及社會公平正義等議題進行串連,共同合作抗衡“中央”集權與社會分配的不公平,進一步在地方推動改革。若是李登輝仍在位,發生地方聯合來抗衡“中央”,恐怕他又要透過“修憲”或“修法”手段來避免。不能因為卸任之後,就推翻原來在任期內的作為,作是今非,又如何讓臺灣能長治久安呢? 

  至於舉辦經濟會議為臺灣經濟把脈亦是同樣的情況,據悉李登輝陸續與“新臺灣國策智庫”董事長吳榮義、臺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前“經建會主委”胡勝正、臺大經濟係教授林向愷和前“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等人會面,想要為臺灣的經濟發展找到新的出路。被約見面人士,都是當初“戒急用忍”政策的支援者,不開會也知道結論為何。只是全球化發展至今,臺灣還有“戒急用忍”的本錢嗎? 

  李登輝及其智囊團,提出戒急用忍政策的背景,是歐盟及美國的經濟仍有強勁的成長動力,日本經濟也尚未完全露出疲態,臺灣的確可以忽略大陸市場,也能夠維持不錯的經濟成長。然而經過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美國與歐盟市場委縮,日本又陷入20餘年的成長停滯,臺灣實在沒有本錢忽略大陸市場。 

  李登輝既然卸任了,就應樹立榜樣,履行承諾去傳教,將經濟發展的棒子交給年輕人即可,緊抓不放,不利贏得接力賽。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