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島內“獨媒”報導博鰲的偏差視角

2012年04月06日 09:5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博鰲亞洲論壇3日在海南閉幕,大陸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和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代表團名譽團長吳敦義進行了一場會談,次日與媒體舉行一場茶敘。會談中,吳敦義提出“民生為先”等16字箴言,李克強則以共創“中華民族經濟”回應,臺灣《旺報》對此發表社評文章説,通過吳敦義這次博鰲行,兩岸應已建立持續和平發展進程的新默契。  

  博鰲論壇成立於2001年,已成為中國主導的重要國際經濟論壇,主旨在探討亞洲國家的合作交流。社評説,2008年年會,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2008年4月12日在博鰲會見了蕭萬長先生率領的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代表團一行,開啟了兩岸由對抗走向合作的契機,博鰲論壇儼然成為兩岸的對話平臺。這次吳敦義依循此一模式參與,希望就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建立更堅實的互信。  

  社評説,2008年蕭萬長代表馬英九提出“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的16字箴言,在此基礎上,兩岸建立“九二共識”的互信,終於恢復對等交流與經濟議題的協商,大三通終於實現,ECFA等經濟性協議亦陸續簽署,博鰲“胡蕭會”是兩岸關係重大成就。4年後,馬英九新任期展開前,吳敦義再度抵達博鰲,並提出“求同存異、兩岸和平、講信修睦、民生為先”新16字箴言,實有承先啟後、再造新局的意義。  

  《旺報》社評還指出,兩岸經濟議題協商已進入深水區,無可避免將面對愈來愈多的政治難題,兩岸必須堅實政治互信,才能繼續推動和平發展進程,為民生謀利,為文化社會融合奠基。吳敦義引用《禮運大同篇》的“講信修睦”,作為兩岸發展政治互信的規範,實有深意。因為,兩岸交往如果未能建立互信,一旦進入深水區就很難繼續前行。  

  社評指出,兩岸緊接著要進行ECFA後續協商及投保協議和貨幣清算機制等會談,兩岸關係逐漸邁向較困難階段,吳伯雄堅定了國民黨“兩岸同屬一中”的立場,吳敦義表達了“先經後政,先易後難”、“講信修睦、民生為先”的立場及臺灣民意對國際空間需求的心聲,兩岸“政治互信”如能因而逐步擴大,將可為兩岸下階段交流建立更堅實的基礎。 

  對於博鰲之行的成果,臺媒《中央日報》網路版6日也發表評論説,李吳會當天4月1日大陸方面在北京宣佈增加開放10個對臺自由行的城市、李吳會翌日也就是4月2日,陸方宣佈華南銀行深圳分行獲准開辦人民幣業務。 

  這些都是積極正面的成果,完全合乎吳敦義向李克強提出的十六字箴言中的“民生為先”。然而,島內挺“臺獨”的媒體並不重視,一家“獨”派電視臺反而不斷播放吳敦義在博鰲,被稱為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代表團名譽團長。這種報導的目的,是故意要挑出候任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吳敦義未受尊重,以證明大陸打壓臺灣,所以“獨”派“反中仇陸”合理! 

  評論指出,如果了解“博鰲亞洲論壇Boao Forum for Asia”的章程,就可知道“獨”派媒體的批評是沒有知識的。這個論壇是于2001年舉行成立大會,由亞洲二十六個國家所發起,以探討亞洲經濟、環境、社會的合作與發展,日益受到世界各國重視,今天已成為不折不扣的由亞洲所主導的全球性經濟論壇,足以媲美由西方國家主導、成立於1971年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 

  因此,除非臺灣自己不重視,否則就應該參與這個論壇。根據論壇章程,這是一個採行會員制的“非政府國際組織”,臺灣的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乃為今年之前臺灣的唯一會員,也就是所有欲出席論壇的臺灣人士,均需透過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報名,所以吳敦義就以基金會代表團名譽團長的身份與會,大陸方面便以此來稱呼他。

  在吳敦義行前,民進黨已揚言吳是“自我矮化”,現在“獨”派媒體又予渲染,都是不了解博鰲亞洲論壇的重要性,甚至是故意漠視。難道民進黨與“獨”派媒體主張兩岸立即進入政治談判?或甚至主張直接展開具尖銳性、衝突性的主權議題談判?他們敢説自己準備好了嗎?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