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陳水扁還欠人民一個道歉

2012年04月05日 15:2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由臺灣本土社團推動的特赦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陳水扁活動,獲得一些政治人物如許信良及部分媒體、評論界的支援。臺灣《中國時報》5日發表署名孫慶余的評論文章説,主張特赦人士著眼于促進社會和諧,化解藍綠對立,並從世界範圍援引例證,説明特赦的必要。他們的論點相當寶貴,都屬正向思考。以下謹再提供一些反向思考。 

  評論説,任何人都有權提議特赦。問題是,這次特赦陳水扁活動是由陳水扁主導,他先請人放話,説重審機會渺茫,願意接受特赦,之後再由不承認陳水扁犯罪或堅持“有比清廉更高的價值”的死忠挺陳水扁社團出面執行。這種不由社會公正人士發動,而由犯罪當事人發動的活動,社會多數人能接受嗎?它會不會被看成一種反司法正義的“逼宮”?而陳水扁如果單獨特赦,又置同案其他依陳水扁命行事的被告于何地?對當年轟轟烈烈的“百萬人反貪倒陳水扁”運動又如何交代? 

  其次,推動特赦陳水扁活動,是為了社會和諧、化解對立,如同某些社團打出的“政治和解,終止對抗”連署訴求。但陳水扁是該社團的實際領導人,那些參與活動的本土社團也奉陳水扁為宗師,他們正是陳水扁當局時代最激烈的族群對抗者,他們的和解訴求由誰來背書?有誰能保證他們今天的和解不會轉為明天的“有比和解更高的價值”?同時陳水扁特赦後,有誰能保證他的野心勃勃不會形成另一個亂源?難道陳水扁執政後期的族群對抗還鬧的不夠嗎?難道這四年來陳水扁在獄中的表現,不會使藍綠各陣營對陳水扁特赦後的可能“變本加厲”戰戰兢兢嗎? 

  評論説,有一個解套方式,就是陳水扁先道歉認錯(事實上,陳水扁退黨聲明已説過他做了“法所不容的事”),並承諾不再出面組黨或領導“一邊一國連線”社團,從此退出政治圈。如果特赦有意義,意義應在這裡。主張赦陳水扁的媒體人及評論者皆只強調對臺灣地區領導人的尊敬,陳水扁道歉不重要。他們可能忽略了,東方與西方文化及價值觀不同。西方法治思想強固,又是源自基督教義的“罪感社會”,東方中日韓等則是源自儒家的“恥感社會”。 

  東方社會注重慎獨、內省、正己,越高位者越被要求這些。知恥高於法律,某個程度也替代了法律,所謂“千夫所指,無疾而死”、“行己有恥”,甚至説“士大夫無恥,是為國恥”。陳水扁犯的是貪腐罪,是極大的恥,“反貪倒陳水扁”運動能動員百萬人,正由於人民對貪腐的憤怒。

  如果貪腐的人居然對貪腐大肆美化,拒不反省道歉,還要求特赦,推動特赦的又是貪腐案當事人及其同情者,試問有比這更大的自私及不知恥嗎?社會能接受嗎? 

  誰説特赦只需要對臺灣地區領導人的尊敬,不需要犯罪者的道歉?對東方文化而言,陳水扁欠人民的正是一個道歉。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