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以超黨派視野面對美國牛肉議題

2012年03月07日 15:0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在臺灣是否進口含瘦肉精的美國牛肉的漫天爭議中,臺當局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陳衝就美國牛肉安全性提出四項條件,作為開放進口的管理方向。仔細比較,這些條件和二○○七年陳水扁當局計劃開放美牛的構思,其實沒有太大差異,走的都是日本的“雙軌制”。不同的是,如今朝野角色對調,馬當局從當年的反對者變成決策者,民進黨則從主張開放站到了反方。  

  臺灣《聯合報》7日發表社論説,這樣的立場轉變,雖是執政與在野的角色易位使然,卻也説明瞭臺灣政黨政治文化的淺薄,導致政治論辯和決策的反覆。理論上,執政黨必須有整體的治理考慮,在面對難以兩全的選擇時,必須權衡大局理出輕重得失,作出取捨。在野黨則無此負擔,可以在單一議題上全力杯葛,只要讓執政者難堪,自己就能得分。問題是,面對重大議題時,島內朝野除了對立,難道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以瘦肉精議題為例,若只從民眾健康及尊嚴的立場看,當然不該有任何妥協。然而,當美方將美牛和美臺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挂勾,不解決瘦肉精問題,影響深遠的雙邊經貿協定即無限期擱置;此時,朝野談論問題的視野自須隨之調整,如何在不損及民眾健康的前提下一致對外,尋求最週全的進口管理,才是重要主軸。這些,從日、韓處理美牛問題的先例,都提供了極佳借鏡。  

  對馬當局而言,藍軍五年前杯葛瘦肉精開放,導致今天自己窮于面對此一棘手難題,當然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反觀民進黨,當年執政時聲稱萊克多巴胺是“安全的”,甚至私下偷偷解除了瘦肉精的行政檢驗;今天卻倒轉立場,反咬馬當局出賣民眾健康,不僅前恭後倨,且自我矛盾。尤有甚者,馬當局今天開放瘦肉精,是著眼于臺灣更大的經貿利益;而陳水扁當局當初停驗美牛瘦肉精,只是為了交換陳水扁過境美國,兩者的用心設想,不能同日而語。  

  不僅美牛議題如此,近年來,政黨政策立場反覆不定、甚至自我矛盾的事件層出不窮;其中,尤以民進黨更為嚴重。最有名的例子,如核四案、老農津貼案等,無一不是綠色執政時説一套,在野時又全盤推翻,絲毫不考慮社會付出的巨大成本。  

  社論説,民進黨之所以如此易於出爾反爾,主要原因是對“反對黨”角色作了錯誤解讀。民進黨早年靠著千方百計的杯葛和抵制,突破了國民黨的一黨獨大,這使它誤以為反對黨的角色就只有杯葛,以為只有和執政黨唱反調才是民主制衡。這種想法,其實並不是真正成熟、理性的政治態度,一旦推到極端,更往往會危害臺灣利益。更何況,民進黨有過執政八年的歷史,經手的決策不知凡幾;若一味為反對而反對,不顧整體利益,只會暴露自己的反覆無常,缺乏一貫信念及中心思想。  

  事實上,一旦政黨輪替成為常態,所有在野時遇到的“機會”,都會成為自己在朝時的“風險”;那麼,政黨在思考問題時就不能不從更高的利益出發,並掌握自己的核心價值。在美牛這種問題上,朝野政黨更重要的是一致對外,做好進口把關,以便向TIFA進發,這才是最大的“臺灣共識”,而不是只會在內部自相殘殺。否則,以目前朝野的各説各話繼續發展,民眾的恐慌被煽起,而臺當局最後仍得向美牛開放門戶,結果在野黨賺到了一點殺伐的快感,那會更符合臺灣的利益嗎?  

  社論最後説,二○○七年,臺當局“農委會主委”蘇嘉全面對美牛問題時説,若醫療單位證明使用瘦肉精對畜牧業有幫助,“禁瘦肉精就沒道理”;而正在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馬英九則聲言要維護民眾健康,反對瘦肉精“禁豬不禁牛”。如今,雙方易地而處,不妨好好想想自己立場的前後變化,就當作朝野共同學習超越黨派的一課吧!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