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民進黨怎麼不繼續討論“臺灣共識”?

2012年03月07日 09:5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敗選檢討環繞兩岸議題,大致分為“調整路線派”和“薪火相傳派”兩派,在爭議聲中,忽有黨內大佬提到“臺灣共識”。臺灣《中華日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民進黨應繼續討論蔡英文的“臺灣共識”,惟因民進黨是“臺灣共識”的倡議者,就不能不提出具體內容。民進黨將於5月27日直選黨主席,不論誰出線都應該對“臺灣共識”做出結論。

  社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敗選檢討環繞在兩岸議題,黨內於今猶意見紛陳,對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尤其是“臺灣共識”仍雲山霧罩不知所云,端的“人手一把號各吹各的調”,這何嘗不是民進黨長期來的困境?難怪民進黨之於民眾有如“最熟悉的陌生人”。 

  綜觀民進黨對兩岸政策的論述,蓋可分為兩派,一為“調整路線派”,主張和大陸對話,另一為“薪火相傳派”,認為應堅守黨原有的路線,做此主張者如呂秀蓮和“獨派”,甚至對蔡英文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時不強調“綠色標誌”提出強烈批判。 

  在爭議聲中,忽有黨內大佬提到“臺灣共識”。這是蔡英文的重要競選政見,以“臺灣共識”取代她所不承認的“九二共識”。蔡英文對“臺灣共識”的內容無只字説明,僅謂“臺灣共識是個民主形式的過程”,聲稱當選之後會邀集各政黨討論,使過程法制化。蔡英文的“臺灣共識”之議,在輿論與國民黨一再追問下仍沒有具體答案,隨著選舉結束也就無人再提。 

  民眾其實對“臺灣共識”這個議題是有興趣的,民進黨應該重新檢視這個主張,先在黨內取得共識後再向全民宣示,俾爭取民眾認同。惟因民進黨是“臺灣共識”的倡議者,就不能不提出具體內容。

  不論民進黨用甚麼方式,“黨內協調”也好,“黨員公投”也好,都得為“臺灣共識”找出答案。如果“臺灣共識”在黨內得不到共識,不啻意味民進黨果然是“空心蔡”,而使民眾懷疑民進黨是個只會喊口號的“空心黨”。 

  其次談到“民主過程”問題。民主政治“過程”就是法律程式,任何政策未經合法程式是可以不被承認的。蔡英文認為“九二共識”只是“國共兩黨的共識”,這是昧於事實強詞奪理,因為國民黨當時是“執政”黨,“執政權”是民眾所授予。當局主張的“九二共識”,或許不符合蔡英文和民進黨的期待,但卻是大多數民眾所認同的。 

  民進黨要建立“臺灣共識”,其前提則為黨內必須先對“臺灣共識”獲得共識,然後導入所謂的“民主過程”,才能成為臺灣多數人的共識。民進黨將於5月27日直選黨主席,不論誰出線都應該對“臺灣共識”做出結論,這毋寧是臺灣民眾最大的期待。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