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圓滿解決不易 臺灣審慎因應美牛議題

2012年02月13日 14:3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馬英九尚未正式開始他的第二任期,但新當局的挑戰就接踵而至。除了必須盡全力弭平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時的藍綠對立關係外,現階段更嚴峻的議題就是與美國的角力。臺灣《中央日報》2月11日發表社評説,尤其是開放美國帶骨牛肉及牛雜進口與否,已經成了美方恢復與臺灣TIFA(貿易與投資架構協議)談判的重要指標,對臺當局新行政機構來説相當棘手。 

  再者,對臺灣來説,美牛議題不只是單純的經濟或民眾健康問題,更早已成為島內引發民粹動員的政治議題。回顧該事件,由於當時馬當局的支援度因莫拉克風災而重挫,使得當時的劉兆玄行政團隊無法全力説服跨黨派及民間團體的壓力而退縮,導致美國相當不滿,也種下其拖延TIFA談判的陰霾。 

  社論説,由於美牛問題涉及到島內的政治敏感神經,陳衝行政團隊應該嚴正以待,召開跨部門會議,並邀請學者專家(包括贊成與反對)共同研商對策。更重要的是,除了臺當局行政主管部門應與國民黨民意機構黨團保持密切溝通與聯繫外,甚至連國民黨的地方縣市議會黨團都應考慮納入諮商的對象,畢竟他們是直接面對群眾的第一線。而與在野黨的溝通更不可少,否則以目前國民黨在臺灣民意機構的脆弱多數來看,很難爭取到更多的支援,更不用説修改食品衛生法規等相關條文了。 

  繼兩岸于2010年6月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cross-Strait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之後,馬英九希望能進一步帶領臺灣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開展類似經貿談判協議的急迫之情,島內民眾應當可以理解與肯定。不過,此事涉及到臺灣民眾的健康,故在野黨的反對聲浪想必將來定會層出不窮。 

  社評説,環顧全球,除了歐盟為了保護境內畜牧業的生存外,各國和地區均無法阻擋已檢驗合格的美國牛肉,縱使韓國和日本都相繼屈服。再者,雖然美國不願明説,但內行人都知道美牛議題與TIFA談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連性。“沒美牛、沒TIFA”早已是美方的底線,只看臺當局如何接招。 

  社評建議 ,除了召開專業會議外,臺當局農業主管部門更應密集與在野黨進行溝通,應以鍥而不捨的毅力,來化解民粹的思維,才有可能進行理性的溝通。要知道,民主社會可貴之處,就在於每個人有自由表達意見的權力,而政策的形成更必須經過無數正反的辯論,才可能獲致社會的最大支援。如果説馬當局能從中獲取過去常被批評專斷獨行的教訓,那此次的美牛問題將讓島內民眾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美牛議題將轉變成島內藍綠對立的另一個焦點,也是陳衝接任臺當局新行政主管部門以來的第一個硬仗。 

  社評説,從島內養牛及養豬協會的反彈來看,陳衝行政團隊的挑戰極為艱巨,而新任的“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更將是第一線的先鋒。島內民眾對美國一直有著愛恨交織的情結。如果馬英九當局能善用此特殊情感來與美國人交手,也許可以為臺灣爭取比日韓更好的開放條件。 

  社評最後提醒新臺當局行政團隊,島內民眾希望美牛問題圓滿解決,既不會影響臺美關係及TIFA談判,更能兼顧島內民眾的健康。這是艱辛且漫長的路,馬英九當局應有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