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求變轉型面臨巨大考驗

2012年02月13日 14:0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2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塵埃落定,國民黨馬英九以堅持“九二共識”,求穩定求發展,力保和平紅利贏得民意支援而順利連任,而民進黨蔡英文因死抱“臺獨”路線,內外政策皆空,大失民心而落選。香港中評社11日發表社評指出,面對兩岸和平發展的滾滾大潮,敗選的民進黨已經到了生死攸關的十字路口。如何檢討過去、面對現實、著眼未來,如何謀求轉型發展應是民進黨選後深刻反省的重點。是繼續堅持“臺獨”死硬到底,還是求變轉型重獲新生,成為擺在民進黨面前的難題。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首先,民進黨欲徹底廢棄“臺獨”黨綱,開拓新路困難重重,殊為不易。此次選舉,民進黨敗選的關鍵就在於堅持“臺獨”,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而檢討“臺獨”路線,理應成為民進黨首先反省的重點。眾所週知,2000年至2008年,陳水扁以“臺獨”挂帥,不斷在兩岸間挑起政治對立和矛盾,不斷加劇臺海地區緊張局勢,給兩岸關係和臺灣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十分惡劣的影響。  

  可是頗為詭譎的是,在臺灣的政治生態中,儘管“臺獨”給臺灣造成的傷害罄竹難書,但還是有相當多的選民成為“臺獨”的死硬支援者。不問是非,只問藍綠一度成為臺灣政治的代名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陳水扁八年執政,令更多的民進黨內派系成為“臺獨”的附庸,民進黨內對“臺獨”的迷信崇拜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不論是民進黨“四大天王”也好,還是蔡英文也罷,寧可相信兩顆子彈能夠連任,也不相信放棄“臺獨”能夠勝選。雖然2012選舉為“臺獨”再敲警鐘,且眼下民進黨內檢討聲浪不斷,甚至謝長廷在1月17日大膽拋出修改黨綱之説,呼籲民進黨對兩岸政策大辯論,但是,這樣的聲音能否成為主流還是令人頗為懷疑。  
  
  事到如今,蔡英文依然對美國沒有在選舉關鍵時刻給力耿耿於懷,並公開回避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薄瑞光的到訪,顯然,在蔡英文的思維裏,敗選是因為美國、大陸支援國民黨,是廣大臺商反對自己所致,而並沒有把“臺獨”路線的錯誤作為敗選的主因。目前,蔡英文已經辭去民進黨主席,民進黨內圍繞新主席大位之爭已然開戰,修改“臺獨”黨綱能否成為新一屆民進黨高層求新求變的重點,能否在這一點上凝聚民進黨內共識可謂難度頗大,畢竟改黨綱,動根本,這對任何一個政黨來講都是天大的事,況且如何破,如何立,如何爭取認可,如何贏得黨內共識,如何爭取泛綠、中間選民的支援,都需要深思熟慮,全盤考量,絕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  

  其二,民進黨內未來能否産生主導兩岸和平發展路線的新勢力不容樂觀。民進黨歷來派系林立,各自佔山為王。新潮流係、謝係、蘇係,包括過去的扁係勢力都在民進黨各樹旗幟,各有地盤。而在民進黨基層,各派系的勢力劃分亦涇渭分明,各派間互相利用,互相傾軋,常為一己之私時常爭得頭破血流,你死我活。遠的不説,2008年謝蘇之爭,2012年蘇蔡之爭已成為民進黨內部政爭的經典戰役,而各係之間多年來的恩怨情仇已然給民進黨內達成團結共識造成了更多更大的障礙。而且,放眼民進黨內,雖然派系不同,但它們都是“臺獨”為本,都是由“臺獨”這棵大樹衍生發展出來的,只是因利益不同而有所區隔。  

  2008年,蔡英文剛剛接掌民進黨的旗幟,也試圖與陳水扁切割,以中間理性路線另辟蹊徑,可是,小英勢力還是被“臺獨”綁架破功,就連蔡英文此次參選都將陳水扁幕僚悉數招至麾下,成為操盤手。蔡英文以自己的親身經驗證明了,至少在眼下,沒有“臺獨”作為靠山,就不可能在民進黨內站住腳根,“臺獨”教父李登輝在選舉前夜親自為蔡站臺,也充分説明瞭“臺獨”在民進黨深厚的影響力。因此,在周圍均是“臺獨”派系的環境中,如何能誕生出一股堅持臺灣和平發展路線的新勢力,這樣的新勢力又如何在民進黨各派系間爾虞我詐、蠶食鯨吞的險惡環境中生根成長,並成為佔據主導力量的派系,可以説難上加難。改造民進黨,曾經的蔡英文想做卻沒有做到,最終與“臺獨”同流合污,那麼將來誰還願意繼續做,誰還有能力做得到? 

  第三,炒選舉短線還是謀發展長線,民進黨理應知所進退,卻很難有所取捨。應該説,是否修改黨綱是涉及政黨安身立命的問題,而如何面對未來是一個政黨發展策略的問題,其重要性同樣不可小視。多年來,民進黨以擅長選舉為能,以贏得選票為終極目標,外界亦將民進黨稱為選舉政黨或選舉機器。惡意抹黑、抹紅政治對手,打爛仗、泥巴仗、口水戰功夫一流,説了不算,錯了不改是其江湖本色,而在如何發展經濟、穩定社會、改善民生等重大議題上卻是徹頭徹尾的門外漢,缺乏專業人才,更缺乏深入專業的思考。  

  民進黨大佬們,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卡位、如何爭取席位、如何世代交替等等政治算計,絕少有人靜下心來,為民進黨未來發展路線考量,為臺灣百姓的民生憂慮。長久以來,民進黨內部形成了誰會選舉、誰會拉幫結夥、誰會攻城掠地,誰才能在民進黨內站得住,吃得開。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不論是過往的“四大天王”還是蔡英文等輩,均以選舉能力作為安生立命之本,而那些不沾鍋,不選邊的專業人才是不可能進入到民進黨的政治生態中的。  

  反過來,就算是專業人才入了民進黨的團隊,也必須要過政治關,先選邊,再問政是必由之路,而接下來又難免不會沾染某派系的色彩,絕沒可能游離于各派系之外的真空。蔡英文又如何,出身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的博士,可謂政經界的專業人才,入了民進黨,還不是一步步被派系綁架,成為新“臺獨”勢力的代表?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民進黨要跳出選舉挂帥的窠臼,拋棄落後的本土牌、族群牌、反中牌、階級牌,轉而主打改革牌、發展牌,廣開言路,招賢納諫,歷練執政能力,需要切實轉變思維,具備相當的智慧和膽識,而這些對目前的民進黨來説,還不具備條件,還沒作好準備,還要經受更多更長的磨練。作為發展方向,我們可以期待,卻不能幻想民進黨在短期內順利達陣。  

  面對求和平求發展的主流民意,如今的民進黨已然站在生死存亡的歷史轉捩點。民進黨應該認識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落後就要被人民拋棄,進步才能獲民意支援。民進黨需要認清形勢、知恥後勇,更需要涅盤重生、脫胎換骨。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