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應提出什麼樣的兩岸政策

2012年02月13日 13:4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2月12日發表社評文章指出,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敗選至今,仍還在檢討失敗的原因,遲遲未能提出完整具體的檢討報告。各界至今一直納悶不解,這個報告這麼難以見人嗎?民進黨解釋的原因很多,也不能説是沒道理。但其實最難讓民進黨推心置腹提出檢討的是,造成此次選舉失敗重要因素的兩岸政策方面。民進黨內部應該還在較勁、激鬥、盤算中,所以遲遲未能做出通盤的檢討。  

  民進黨大老謝長廷近日表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若與國民黨“拉得太開”,不僅讓對手有攻擊目標,臺灣內部也會持續對立。他主張,民進黨應嘗試貼近國民黨的兩岸政策。  

  社評認為謝長廷的嘗試“貼近説”是他已經在此次選舉中,實際領受到人民對穩定健康的兩岸政策的關注和渴望;亦進一步理解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還停留在包裝著“臺獨”面紗的環境下,試圖遮掩民進黨種植在“臺獨”基因下的自我麻痹與欺惑綠營支援者和臺灣人民的“臺獨式兩岸政策”,並不能被人民所接受。  

  而這個包裝與自麻的政策,經歷過陳水扁八年的貪腐與“鎖國”之後,一直到蔡英文當了近四年的民進黨主席,仍然不能也不敢脫掉“臺獨外衣”,只能為了勝選提出不痛不癢、不清不楚的所謂“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蘊含“臺獨基因”的“兩岸政策”。意圖繼續麻痹支援者與人民,卻沒有想到在此次選舉中,不能被選民信任而敗選,亦終於使得民進黨人士了解其中的原由了。  
  
  社評説,臺灣人民經歷過民進黨執政“封閉鎖國”八年的“兩岸倒退”陣痛,以及經歷過馬英九執政後的“穩健兩岸”關係之後。已經能夠體驗和了解,沒有健康和平的兩岸關係,臺灣就不會有進步成長的經貿環境可以依恃。臺灣的發展自然會受限受困于自我封閉與自我消蝕的困境中而進退不得。  

  人民經過封鎖的傷害和平和的進展之後,已經能夠清楚地了解兩岸關係的良性穩定發展,是臺灣安定內部的基石。這也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人民用選票支援馬英九連任,進一步證明人民期待與可望穩定兩岸關係的殷切與正視之心,昭然若揭。  

  謝長廷當然知道蔡英文敗選的兩岸因素,是民進黨難以抗拒也難以推進的艱困任務。但是既然民意已經清楚顯示對兩岸關係的重視與殷盼,民進黨若再不思精進與改革“兩岸政策”之迷思與自限。未來想要重新回到執政的機會是極為渺茫與無望的。這是謝長廷提出呼籲的原因。  

  此外,在謝長廷之前,曾任民進黨ECFA因應小組發言人的前民意代表郭正亮也説,民進黨要勇於提出新思維,不要簡單把“九二共識”、“一中憲法”立刻和“統一”畫上等號,這樣只會自創牢籠,走不出兩岸困境。  

  社評指出,郭正亮的呼籲,雖然引來綠營許多的批評和反駁,但是他的看法其實和謝長廷是不謀而合的。民進黨這兩位熟悉與了解兩岸關係的老輩和中生代人士的呼籲和提醒,其實應是民進黨必須正視以對的當務之急。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