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農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2012年02月10日 11:1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2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已經落幕,馬英九也獲得選民的支援連任成功。選舉中各項干擾不再,未來四年馬英九在沒有選舉的壓力下,必然會全力衝刺,而農業正是重點改革的重點之一。臺灣《中央日報》網路版2月10日發表評論文章,試圖檢視臺灣農業當前所面臨的幾項重大問題,並提出因應對策。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臺灣農業當前所面臨的幾項重大問題 

  臺灣農業過去帶動整體經濟的發展,農業功不可沒。時至工商業發達的今日,其所佔臺灣的GDP比重縱然不高,農業卻是與百姓民生交關,乃是相當重要的部門。目前臺灣農業正面臨的幾項重大的挑戰: 

  糧食自給率偏低 

  這幾年來臺灣的糧食自給率幾乎每年降低,1970年為81.2%遠高於日本的60%與韓國的79.5%,近年卻僅剩三成的水準,2009年為32%,已經遠低於日韓的四成。 

  論其原因,除了島內消費習慣改變外,主要還是因為臺灣不當的休耕政策。民進黨執政時期積極鼓勵農民休耕,增加休耕補貼,使得耕作所得與休耕補助相距有限,造成農民耕作意願大幅降低,紛紛將農田休耕。2007年休耕面積僅有6.3萬公頃,休耕面積佔耕地面積之比率為3.68%。民進黨執政後2000年休耕面積已達近13萬公頃,休耕面積佔耕地面積之比率為7.6%,且每年還不斷增加,2004年達到高峰休耕面積已達近24萬公頃,休耕面積佔耕地面積之比率為14.35%,當年休耕補助達106億元(新台幣,下同)之譜。之後休耕面積雖有所降低,但仍維持21萬公頃的高水準,休耕面積佔耕地面積之比率也在13%上下,每年都要耗費公共財政約100億元進行休耕補貼。不但危害糧食供給,也耗費大量的公帑。 

  美國牛肉開放議題 

  臺灣是否要擴大進口美國牛肉問題,島內已經喧擾許久。2012選舉之後,美牛問題再度浮上臺面。臺灣欲與美國簽署臺美TIFA(Trade and Investment Framework Agreement,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美國卻以開放美牛為條件。惟含瘦肉精的牛肉,安全仍有相當的疑慮下,臺灣應如何處理美牛問題,已經成為臺當局“農委會”乃至於臺當局新“內閣”最棘手的問題之一。 

  兩岸農業合作交流有限 

  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後,積極與大陸推動經貿正常化,雙方在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相當密切,然農業在這方面卻相對保守,官方接觸也相對有限,僅有大陸單方面赴臺採購農漁産品。 

  老農津貼成為財政的負擔 

  臺灣的老年農民福利津貼(簡稱老農津貼)原本僅是暫行的制度,如今不但到期之後沒有廢止,還成為每次重大選舉的重要政策。在政治訴求下不斷的加碼,從每人每月領取3千元,調高至7千元。臺當局每年編列500億元老農津貼預算,加上肥料補貼、農業水利補貼、漁業用油、農業用電補貼等等,而2011年農業補貼預算總額達843.5億元,佔臺當局“農委會”總預算71%之譜。今年老農津貼再加碼一千,將增加約80億元的預算,對已經陷入困境的臺當局公共財政,勢必將愈加困難。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