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選舉是“九二共識”的定樁

2012年01月16日 14:3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如此評價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這是一場“支援九二共識”勝過“否定九二共識”的信任投票。

  《聯合報》15日發表社論説,若依蔡英文的説法,現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已經經由選舉的“民主程式”,儼然成為多數選民背書的“臺灣共識”。

  社論説,蔡英文在選戰末期掀起“老闆vs.員工”的勞資鬥爭,使“經濟選民”警覺勞資雙方其實是命運共同體;自張榮發、郭臺銘、王雪紅,至房仲業者、賣鳳梨酥、茶葉蛋的“老闆們”,相率力挺“九二共識”,“員工們”也激發出相依為命的危機意識。因此,“經濟選民”大團結,“九二共識”勝出。

  社論指出,選後局面是:馬當選,面對即將洶洶而至的歐債風暴,臺灣政經情勢仍不可樂觀;但是,臺灣至少避過了蔡英文若當選必將立即引發的大災難。

  社論認為,這次選舉,決定勝敗的因素是:政策輸贏在兩岸,人格輸贏在信任。其實,在馬蔡二人的對比中,人格與政策本就是一體的兩面。馬因人格可信度較高,使其兩岸政策亦較可信任;蔡則因兩岸政策的捉襟見肘、進退失據,致使其人格不受信任。

  馬贏得連任,可視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政策,獲得背書。經由這次選舉,尤其可見,如何穩健處理兩岸關係與臺灣經濟議題的麻花交纏,應是選民對中華民國主政者的主要託付。

  至於蔡英文,其“否定九二共識/延續ECFA”的矛盾路線,畢竟未能説服閱歷通透的多數選民。尤其,在選季後期,她將兩岸鬥爭及階級鬥爭冶為一爐,違反了“臺灣與大陸雙贏/老闆與員工共生”的臺灣政經鐵律。“臺獨”的政治路線,是民進黨的最大瓶頸;未來若仍不能打破“臺獨”這個瓶口,由於兩岸情勢愈來愈不可折返,民進黨亦將愈來愈難有出路。

  蔡英文昨日辭民進黨主席,或可暫時跳離民進黨內鬥的糾纏,但未來的故事並無預定的劇本。她此戰落敗,或非敗在選舉操作的技不如人,而是敗在政策路線(否定九二共識),敗在人格信任(宇昌案),敗在團隊(大聯合政府);尤其,她操作“蔡馬馬”排蘇,及她在宇昌案中的不清不白,這些因素皆將決定蔡英文究竟只是在此次選舉中乍現的一朵曇花。

  社論説此次選取,也可視為李登輝及陳水扁的重創。李登輝在投票前夕主動支援蔡英文,對於多數選民來説,這不能解讀為政治衣缽的傳承,反而是把蔡英文拉回了“臺獨”黑金的懷抱。另外,陳致中擠下了郭玟成,使國民黨的林國正在綠色水泥塊中開出了一朵藍花,陳水扁父子成了民進黨的攪局者。這是否會成為民進黨得以進一步與李扁切割的契機,可待觀察。

  社論認為,“九二共識”是此次選舉的藍綠勝敗關鍵。馬英九説,“九二共識”行之有效;蔡英文説,“九二共識”根本不存在。實情則是:“九二共識”確實並不存在於任何正式協議文書中,卻亦確實是行之有效的政策架構。今後4年,如何能使“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求同存異”落實在協議文書中,應是兩岸當局可以努力的方向;倘能如此,即不會再有“九二共識存不存在”的辯論。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