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製造對立是蔡英文極其卑劣的選舉操弄

2011年12月26日 11:0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自幾位企業家公開表態支援馬英九後,蔡英文的競選詞語多了一項:“站在馬英九身邊的儘是有錢人,站在蔡英文身邊的則是臺灣人民。”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社論指出,蔡英文刻意製造階級對立、族群對立,這種語言文字的隱喻,正確嗎?公平嗎?我們認為是一種極不道德極不恰當的語言操弄。為什麼這些企業家挺馬不挺蔡?或許,這才是蔡英文該好好思考的地方。

  全文摘編如下: 

  蔡英文刻意把支援馬英九的企業家,捨棄較正面的“企業家”一詞,而以“有錢人”三個字形容,來相對於她形容支援她的“臺灣人民”對立起來,顯然把“有錢人”作為負面字眼形容;明著的意思當然是一種階級對立─資産階級(有錢人)與無産階級(一般庶民)的對立;而特別加上“臺灣人民”,又把“到大陸投資”的“有錢人”與生根臺灣的民眾對立起來,它也同時隱含著族群的對立。其中更隱藏讓民眾聯想到過去那些借著炒作地皮、官商勾結、經濟特權,而攢下一桶桶黃金的“有錢人”。 

  蔡英文的這種語言文字的隱喻,正確嗎?公平嗎? 

  在蔡英文講出這番話前公開表態支援馬英九的企業家,包括鴻海郭臺銘、臺達電鄭崇華、裕隆嚴凱泰等,百分之百合於“有錢人”的定義,但顯然不是蔡英文要隱喻暗示的“那種有錢人”。郭臺銘白手起家,一手打造出臺灣最大的製造業企業,在全球電子産業代工廠中也名列前茅;其在全球所雇用的員工數有80萬人,被英國經學人雜誌列為全球前十大僱主。郭臺銘治軍嚴謹,被評為“霸道”,但他全力投入工作,堪稱少見的工作狂。他打造的龐大事業,讓他多次成為富比世雜誌評選的臺灣首富。但他從來不碰房地産與土地、更不炒作股票玩金錢遊戲。2007年,他捐出150億元(新台幣,下同)給臺大醫學院,創下全球企業對醫院最大的一筆捐贈;2008年,他宣佈要捐出九成的財産(當年價值估計約三百億,今日估則超過千億元)從事公益。 

  臺達電是世界級零組件産品供應商,所生産之零組件産品廣泛應用於各産業。鄭崇華則是島內元老級企業家,也是島內企業界中,最重視環保的企業家;他持續對各教育單位與大學捐贈,嘉惠學子,臺達電更曾因善盡企業的社會責任而多次得獎。嚴凱泰的裕隆汽車集團,雖然早年曾在政府扶植民族工業政策下得到保護,但在汽車市場開放後即失去保護傘,使企業一度陷入低潮。嚴凱泰不到30歲接班,全力投入整頓企業與發展,最後終於讓裕隆重振雄風,這段過程被企業界稱為“少主中興”。裕隆集團也長期投入支援島內籃球運動、關懷原住民孩童等公益活動;其集團的“吳舜文新聞獎”更是島內新聞界的標竿。 

  這些企業家成就今日的事業、累積了財富,靠的不是搞官商勾結、特權經濟,而是靠著自身努力,在競爭激烈的島內外市場中脫穎而出;他們事業成功後也不忘回饋社會。馬英九得到這些社會形象正面的企業家表態支援,不知那裏丟臉、又何錯之有?但蔡英文巧妙的一句“有錢人”的隱喻,把這些企業家都打成奸商、連帶讓得到其表態支援的馬英九變成失分─這是成功的語言文字操控,但卻極不道德。 

  更可笑的是蔡英文也同樣在爭取“有錢人”的支援。為營造産業界也挺蔡的形象,蔡英文展開一連五天的産業之旅,也得到一些科技、傳統産業企業的支援,出面表態支援者同樣有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難道,這些董、總座“很窮”、不是“有錢人”?或是,企業家挺馬後就變成是充滿負面隱喻的“有錢人”,挺蔡的才是純正的“企業家”?這個定義與分野,純然以挺誰為分類標準,這樣對嗎?説不過去吧? 

  甚至,我們可以説,那些挺馬的企業家,可沒誰與馬家有私人生意交易,馬家可沒由這些“有錢人”身上獲取家族利益;但蔡在宇昌案中,可是與“有錢人”潤泰集團尹衍梁有證據確鑿的“家族生意交易”,而且獲利一千多萬元。蔡的身邊沒有“有錢人”嗎? 

  其實,這些企業家挺馬不挺蔡,最重要的原因是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不放心,因為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將讓兩岸再陷僵局,過去三年的協商成果即使不化為烏有,也會大打折扣;以兩岸目前經濟格局與明年全球經濟大勢看,這將會對臺灣經濟造成重創。或許,這才是蔡英文該好好思考的地方,而不是耍弄語言文字。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