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蔡英文的“新市場”在地球的哪個角落?

2011年12月26日 10:5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面對的是全球性的風暴,民進黨卻死咬ECFA讓臺灣“主權流失”,批評高失業及低所得;仿佛只要痛批執政者,就顯得自己有什麼三頭六臂。臺灣《聯合報》25日刊載社論直言,蔡英文一手欲重傷兩岸經貿關係,另一手又宣稱要開拓“新的出口市場”;她至少應告訴大家:你的那些足以彌償兩岸經貿重傷的“新的出口市場”,到底在地球的什麼角落?

  全文摘編如下:

  “大選”辯論交鋒,雖有助民眾了解候選人的想法,卻也把焦點導向口才、詞藻、戰術、攻防等細節,而忽略了更全盤的能力、見識和操持問題。  

  臺灣面對的是全球性的風暴,民進黨卻死咬ECFA讓臺灣“主權流失”,批評高失業及低所得;仿佛只要痛批執政者,就顯得自己有什麼三頭六臂。反觀它提出的對策,其實不脫救濟、補貼等老招。 

  蔡英文的經濟觀點,似乎純粹是為了滿足民進黨“反馬”及“反ECFA”的意識形態而發,而不是為了臺灣産業的利益。她故意敵化及矮化兩岸經貿合作的關鍵地位,而聲言要帶廠商在全球拓展“新的出口市場”。那麼,就試請民進黨具體指出幾個“新的出口市場”吧? 

  蔡英文在幾場辯論和政見會上一再強調,要帶臺灣産業在全球各地尋找商機,拓展“新的出口市場”;要透過多邊組織主導談判議題,落實産業的“全球在地化”。這些主張,聽起來堂而皇之,卻反而暴露了蔡團隊對經貿現實的淺陋無知。 

  卅年前,臺灣企業家拎著一支手提箱,已經走遍了天涯海角推銷産品;如今,何致需要蔡英文來幫他們尋找出口市場?自李登輝以來的“南向政策”,如今非但未見成效,且現在臺灣面臨的問題,已是整個東亞及東南亞幾已與大陸形成一體;即使南進,也閃不開大陸。 

  蔡英文的哲學,欲敵化及矮化現在臺商佔有地緣及人文優勢的大陸市場,而主張轉向根本不知位於何方的“新的出口市場”。更荒謬的是,民進黨當年以“烽火外交”四處製造衝突,讓國際社會側目;如今竟奢言要透過多邊組織談判“主導議題”,對臺灣産業進行“全球在地化”的再造,這豈不是癡人説夢嗎? 

  要活絡經濟,沒有萬靈丹,必需短中長期三管齊下。長期方面,要建立一個和平穩定的內外政經環境,厚植未來産業可以生根茁壯之土壤;中期方面,要築巢引鳳,建立有吸引力及競爭力的投資情境;短期方面,要適時排除不必要的行政障礙。民進黨對經濟開出的處方直如天馬行空、信口開河,不啻形同“請鬼拿藥單”,你敢相信嗎? 

  一句“全球在地化”,蔡英文巧妙地把“全球化”和“在地化”作了切割,也作了連結;但她沒提的是,這個連結,是要以“否定九二共識”、威脅ECFA,及重傷臺灣和對岸的經貿連結為代價。李登輝的“南進政策”與蔡英文的“新的出口市場”,名異實同;若是主張全球佈局,無人可表異議,但倘是欲以此做為敵化及矮化兩岸經貿的政治畫餅,那就不必自欺欺人了。 

  蔡英文一手欲重傷兩岸經貿關係,另一手又宣稱要開拓“新的出口市場”;她至少應告訴大家:你的那些足以彌償兩岸經貿重傷的“新的出口市場”,到底在地球的什麼角落?這個問題,不會像宇昌案那樣難以回答吧!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