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忽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紅利 蔡英文是在自欺欺人

2011年12月20日 14:1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參選人之一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日前表示:過去三年多,臺灣已經倒了一半,産業已經倒了一半,經濟倒了一半,民主也倒了一半,“如果再給馬英九4年,臺灣就全倒了。”這一席話説的擲地有聲,全然不顧兩岸和平發展給兩岸人民尤其是臺灣民眾帶來的紅利,全盤否定了當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好局面是兩岸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 

  自從2008年6月海協會與海基會恢復第一次制度性商談開始,兩岸兩會已經舉行7次商談,達成16項協議,目前兩岸海空直航、大陸游客赴臺、食品安全、金融、郵政、司法互助、農産品檢驗檢疫、漁船船員勞務合作、標準計量檢驗認證、ECFA、智慧財産權保障、醫藥衛生合作、陸資赴臺等協議或共識,都已經相繼實施。尤其是ECFA的簽署實施,更改變了臺灣經濟戰略地位,為島內經濟注入活水。在這種大好形勢下,大陸游客赴臺旅遊也如火如荼地進行。大陸赴臺灣旅遊的人數自兩岸開通直航之後有了明顯的提升。2008年的每年大陸赴臺人數達278712人次,而2010年已經達到1661877人次,增加了7倍多。2011年大陸游客赴臺旅遊總數已經達到了112.2萬人次,其中團隊遊是110萬人次,個人遊是2.2萬人次。成倍增長的大陸游客赴臺旅遊人數不僅僅帶動了臺灣的旅遊觀光産業,而且客觀上刺激了臺灣相關産業的發展,比如一些小商品;臺灣的特産,茶葉、鳳梨酥;臺灣的餐飲業及旅館業等等。赴臺旅遊的開放提振了臺灣整個經濟鏈條更為有效地運作,帶動了當地産業的發展,並且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前景下,赴臺旅遊仍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

  另外,關於大陸企業在臺投資,據臺灣方面統計,為臺灣創造了超過3000個就業機會。臺灣有關部門的資料表明,2011年7月底預計較4月底增加人力需求的單位中,30.23%增加雇用人力因“需求市場擴大”,24.01%因“設備或部門擴充”。種種數據都顯示出,蔡英文所謂的“臺灣産業近幾年來都沒有轉型,經濟形態也轉變為‘臺灣出單,大陸出口’,使工作機會流失到大陸,讓勞工過的非常辛苦”,不符合事實。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唐永紅認為,根據IMD評估,臺灣表現最亮眼的部分為島內經濟、對外貿易、投資與就業,這四項都與兩岸關係改善息息相關。

  2011年6月9日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BERI)公司發佈最新全球投資風險環境評估報告,臺灣排名維持全球第4,亞洲第2。因為兩岸關係和緩,臺灣在“政治風險指標”方面的排名從第11名躍為第8名。BERI認為,在兩岸簽署ECFA後,臺灣的政治風險被有效控制,投資環境品質提升。這就是ECFA簽署對臺灣經濟發展的溢出效應,增強了臺灣對外來投資的吸引力。而馬英九成為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後最亮眼的成績無疑就是促成了ECFA的簽訂,畢竟給臺灣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提升臺灣民眾信心,使臺灣民眾整體生活水準上升,給臺灣中小企業提供商機,才是一位好的領導者應該優先考慮的。據臺灣有關統計,2011年4月臺灣失業率下降至4.29%,較去年4月下降1.1個百分點,為2008年10月以來新低。

  蔡英文所謂的,這3、4年,馬英九政府只注重和大陸的關係,而對大陸的投資越來越多,造成臺灣工作機會減少、人才流失。這樣的説辭,有多少睜著眼睛説瞎話及為自己選舉考量的成分在,相信大部分的臺灣民眾都清楚。而她自己所説的,“現在的馬英九政府和行政當局沒有在拼經濟,都在拼選舉,而馬英九本人也只關心他能不能再做4年,為了選舉打擊抹黑在野黨候選人。”反倒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她這樣無視兩岸和平紅利,而一味的打壓兩岸和平發展所取得的成績難道不是打擊、抹黑嗎?

  記得2008年臺灣大選前夕,民進黨的參選人謝長廷曾聲稱如果藍營“立委”佔大多數,那將來臺灣的産品、勞工及男女關係會陷入困境。他説“這次的‘立委’我們如果真的剩38個,他們就變75個,他們2/3,我們1/3,這樣(法案)一下就通過了,他説要共同市場一下就通過,説大陸的産品要來,我們也擋不住,大陸的勞工要來,他們的法律一過,他們人多啊!”現如今,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環境下,兩岸人民享受著和平紅利,民進黨當初言之鑿鑿的妄加揣測,如今也只能讓經歷者莞爾一笑。畢竟,聽多了民進黨這樣不負責任的言論,也不會覺得奇怪了。(台灣網 栗琰)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栗琰]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