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硬拗”不該拿果農生計開玩笑

2011年12月08日 14:45:00  來源:
字號:    

  民進黨的“假水果月曆”烏龍事件壓低果農收入,在島內引發爭議。臺灣《中央日報》網路版8日發表評論文章説,在這波不實文宣的打擊下,島內受傷害的不只是柿農,連木瓜收購價也從一斤38元(新台幣,下同)跌到一斤10元,果農個個”剉”著等,不知下一個血本無歸的倒楣鬼會不會是自己,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今年沒有重大天災,卻有無品政客刻意製造的重大人禍。 

  評論説,民進黨原本以為如同往常一樣硬拗可以過關,還在那裏硬扯“柿柿有三種”,他們聲稱只是誤用一斤上百元的甜柿照片來反映水柿低價的問題,但即便是賣相很差的三級品,也沒有到海報上所謂的一斤兩元的價格,而是一顆兩元。消費者拿著民進黨的海報,再看看市場上遠高於此的“柿”價,心想:成本那麼低還敢賣這種價格?於是管你柿柿有幾種,都不要想我會把鈔票掏出來,結果就是不分甜柿還是水柿,不管是一級品還是次級品,一律滯銷,所有柿農集體受害。 

  尤有甚者,嘉義縣早在11月2日就收到臺當局“農委會”的公文,欲對盛産的水柿進行收購,希望臺當局負擔三分之二,地方補助三分之一。但縣府裏堆滿蔡英文文宣的嘉義縣府,依然裝聾作啞,令人不得不懷疑,縣府是否和民進黨唱雙簧,等水柿價崩盤,變成真的和民進黨文宣上的一斤兩元,再來栽贓給對方,指責臺當局不關心果農。 

  評論説,民進黨面對柿子價格慘跌,柿農生計無著,沒有任何悲憫之心,只想著如何能倒果為因地把責任全推給臺當局,即便在輿論強力批判下,蔡英文主席也只肯勉強説出“遺憾”兩字,最後看著民調有再被拉開的趨勢,終於出面道歉。但從一句道歉、九句批判臺當局的態度裏,可以看出她的道歉有多麼心不甘情不願,可見道歉只是政治動作,殊無誠意可言! 

  這種“不知自省”的態度在蔡英文領導下的民進黨身上常常出現,它不是特例而是一種常態——“千錯萬錯都不是我的錯!”“就算我錯了,國民黨也錯的比我更多!”。蔡英文邊罵邊領18%是一例:在舉黨痛批18%的不公不義時,蔡英文竟被披露自己也領,被披露還要拗“我們要檢討的是這個制度,不是個人”“以後我就比較沒有能力做公益了!”袒護私德被諸多質疑的蘇嘉全又是一例,而該黨發言人攀誣陳盈助有捐3億給馬英九又是另一例。兩岸交流就更不用説了,民進黨都是去對岸幫助農民,理直而氣壯。至於別人則都是去賣臺!這樣的例子可以説不勝枚舉。

  陳盈助事件及柿農事件令筆者聯想起陳水扁時代的陳由豪事件。陳由豪從陳水扁還未擔任臺北市長期間就長期捐錢給扁家,陳水扁家拿了錢卻翻臉不認人,吳淑珍還叫陳由豪去跳樓。在該事件中整個民進黨除了沈富雄願意説實話、最後被開除黨籍外,所有人都認為“有比誠實更高的道德”。如今蔡英文的團隊亦然。  

  評論最後説,歸根結底,還是要奉勸民進黨:雖然爭取執政權是每一個政黨的終極目標,但盜亦有道,千萬別為了爭奪個人權位或利益,害自己的弱勢支援者一整年的辛苦落得血本無歸。請不要拿果農的生計開玩笑。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