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兩會協商 為民謀福

2011年10月24日 09:4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兩會領導人日前在天津舉行了第七次會談,簽署了《海峽兩岸核電安全合作協議》。這是兩岸兩會簽署的第16個協議。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3日刊載點評文章指出,這些協議均攸關兩岸人民的福祉,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指標與成果。

  全文摘編如下: 

  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與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日前在天津舉行了第七次會談,簽署了《海峽兩岸核電安全合作協議》。這是兩岸兩會三年零四個月來的第16個協議。 

  由於海峽兩岸的制度性協商受到臺灣主流民意的支援,也獲得國際輿論的肯定,兩岸制度性協商的維持,必為臺灣民眾與國際社會所歡迎。誠如陳雲林于這次會談結束後説:“希望明年再和朋友相見的時候,海峽兩岸依然如今天這樣晴空萬里、陽光燦爛。” 

  過去六次的會談,共簽署了15項協議,分別是:兩岸包機、大陸居民赴臺觀光;兩岸空運、海運、郵政及食品安全;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金融合作、定期航班、陸資赴臺;農産品檢驗檢疫、避免雙重課稅及加強稅務合作、漁船船員勞務合作、標準計量認證合作;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智慧財産權保護合作;醫藥衛生合作等。 

  這些協議均攸關兩岸人民的福祉,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指標與成果。回憶整個90年代,兩會領導人辜振甫與汪道涵,僅于1993年及1998年進行過兩次會談,簽署了4項協議,顯然國民黨重新執政以來,兩岸關係大為改善,並且走向正常化;更遑論西元兩千年起民進黨8年執政期間,兩會全無互動。

  以上16項協議的內容不容否認,兩會協商是基於“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由於當前臺灣選舉的競爭中,民進黨堅持反對兩岸的“九二共識”,因此,明年元月選舉的結果如何,將決定兩岸的制度化協商能否持續,也意味著臺海局勢能否維持和平穩定。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