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憂島內人才凈輸出 盼重視人才培育

2011年08月17日 16:0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研究院院長”翁啟惠等18位産學研媒等領域重要領袖,14日共同發表《人才宣言》,稱臺灣“正面臨一個空前的人才失衡危機”。建議臺當局應採取宏觀對策,成立“特別研議委員會”,檢討臺灣教育發展、扭轉人才供需問題,革新法令規章,改善臺當局官員待遇,以吸引優秀人才進入行政體系服務,並通盤放寬外籍人士就業、居留與退休等不合時宜的限制。

  對此,臺媒《工商時報》17日社論指出,所謂“太陽底下無新事”。有關臺灣人才外流,面臨人才失衡危機,其實並非這兩天才突然出現。但所謂“來得早不如來得巧”,這份《人才宣言》14日才發佈、臺當局行政主管部門發言人楊永明立即響應,説臺當局早已核定人才培育方案,原因是只有在遇到選舉,才是最佳喊價時機,這一次出臺的《人才宣言》,可謂在時機的選擇上得到了個中的三昧了。

  除了有完整的人才培育方案,臺當局發言人更特別強調從2000年起4年內臺當局將投入600億元新台幣積極培育人才與提升勞動競爭力。對此翁啟惠的第一個響應是“很好”,但他也善意提醒“臺當局現在財政困難,經費要怎麼利用,要特別注意。”的確,由於臺當局財政困難,正在編制的下年度臺當局總預算案,就因為經費困難所以預計投入公共建設的經費將要失血,致使明年經濟前景出現隱憂。而既然正軌的經費預算籌措都有困難,如何能有餘裕編列人才培育的項目經費?在這一部分,顯然是有待檢驗的。

  不過,在經費預算之外,翁啟惠也語重心長的指出,有關人才問題涉及層面很廣,他比較重視的是制度面和環境面的改革。就制度面而言,不論是要研議教師彈性待遇,落實公教分離,或鬆綁移民規範以利延攬國際人才,或者是落實讓産業走入學校與讓學校走入産業等,無一不是牽涉到既有相關法令規定的鬆綁修改。但以臺灣的議事效率,以及行政團隊不同部會之間的各唱各調,只怕人才培育方案的話題在一陣喧鬧之後,就因為臺當局行政部門既有過時法令的自我捆綁,而陷於進退失據的窘境。

  翁啟惠另外強調要重視環境面的改革。所謂環境面就是指的社會氛圍,過度強調薪資待遇齊頭平等,偏差性的誇大所謂肥貓議題,自然不利於高端人才的延攬。相較之下,不只新加坡、香港對政府官員與學術人才給予具吸引力的薪資條件,大陸、韓國等近年所提供的條件,使得按兵不動的臺灣在國際特別是亞太區域的人才爭奪戰中遠遠落居下風,並形成人才凈輸出的異象。因此,如何改變目前顯然不健康的環境氛圍,在人才培育與延攬過程中,其重要性絕對不下于法令的修改鬆綁,以及項目特別預算的編列。綜而言之,我們樂見臺灣有關人才培育的議題能夠因為選舉而引起島內朝野的重視,但卻不樂見此一議題在被朝野政客消費後,一切依然故我。致在此消彼長下,使臺灣的競爭力益發向下沉淪。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