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期待台塑正視問題 重振榮耀

2011年08月05日 13:4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塑六輕工安事件引起社會關注,但大多數島內民眾的心情,應是希望看到台塑能快快站起來,而不是就此蹶倒。臺灣《聯合報》今日刊載社論指出,不要小看安全事故。管理上偶一疏失,有時就是難以收拾。對台塑而言,必起伏的股價更重要的是,王永慶半世紀誠勤建立的標竿企業形象,必須屹立不搖,重新擦亮。台塑應當在朝野的祝勉及期待下,重新站起來給世人看! 

  全文摘編如下: 

  台塑六輕工安事件引起社會關注,但大多數島內民眾的心情,應是希望看到台塑能快快站起來,而不是就此蹶倒。台塑人自應將社會的督責視為更生再造的動力,不但要重新站起來,且要站得比過去更受社會肯定。 

  作為島內民營石化業龍頭,台塑集團半世紀的發展,是靠著穩健和務實打下的天地,並成功為臺灣建立了龐大的中下游供應體系。當年六輕填海造地的雄心,更被誇為只有台塑人始可能締造的奇跡。比起公營的中油諸廠,六輕的設備相對年輕,但曾幾何時六輕卻接連出事;台塑如今回頭尋求競爭對手中油的協助診斷,共同尋找解方。 

  臺“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批評,台塑的危機主要是“管理出了問題”;“經濟部工業局”則認為,台塑為追求節約,過度壓縮人力及物料成本,影響了安全和品質。試想,上週二剛發生爆炸,王如玄隔日前往突擊檢查,坐鎮廠區的最高階層竟只是一名“副理”,廠長甚至有半數時間不在麥寮。工業局則發現,稽查發現的工安問題,台塑並不即時改善,要等到大修時再“一起做”。兩者映照,都顯示台塑管理上可能存在的缺口。 

  這種營運症候有幾個可能因素:其一,台塑集團太過龐大,目前所謂“七人小組”的領導模式,或能收集體決策之效,但在因應危機時卻可能顯得遲緩。其二,六輕地處臺西海邊,位置偏遠,加上地方關係的長期捍格,使臺北的高層主管視之為畏途,這是惡性迴圈。其三,王永慶去世後,接班期間的銜接問題,可能使工安、維修之類的日常性事務受到輕忽。 

  這次,“行政院”向台塑祭出停工四大要求,顯示當局對六輕工安事故已到不能不嚴肅處理的地步;對此,台塑則感到極為震驚,似乎不相信當局會向自己“下重手”。試想,若非台塑過去的良好經營信譽,當局如何可能容忍一個企業一再發生可怕的爆炸意外,卻不要求它即刻停工?更何況,在爆炸事故對地方和環境造成那麼大的驚擾後,台塑還無法找出危機的根源,當局若再袖手旁觀,如何向民眾交代? 

  對一個曾寫下臺灣經營神話的企業,台塑今天遭下令停工,當然是很難堪的事,但這也是它誠實面對自己的機會。一年七連爆,若真的是“太省”所致,那就應重新檢討人力配置及施工品質,包括保養維修大量交給外包,也恐非合理作法。倘若成本被壓縮到無法保障安全,結果勢必造成內外部更大的損失,這是所有經營者必須學到的一課。若是因為環境因素造成管線易於腐蝕,當然得主動進行全面換修。再説,台塑集團身為臺灣石化業龍頭,它要維護的不只是本身的形象和聲譽,還有對中下游供貨的責任,以及對雲林的睦鄰承諾;沒有安全,這些都將成空。 

  島內中油公司説得好,石化廠保持安全的最大秘訣就是要“零秘密”,一切透明,攤在陽光下接受檢驗。六輕因位於離島工業區,加上石化設備的高度專業化,“中央”和地方的安檢有時而窮;台塑或許因而回避了外界的檢視,但管線仍在眾目睽睽之下出事。六輕的問題如果來自它的“不透明”,台塑即應以透明的資訊來督責自己並向社會負責。透明資訊的最大受益者將是台塑自己。 

  不要小看這些安全事故。管理上偶一疏失,有時就是難以收拾。對台塑而言,幾日的股價起伏事小,只要找到問題所在,拿出對策,股價很快即可恢復。重要的是,王永慶半世紀誠勤建立的標竿企業形象,必須屹立不搖,重新擦亮。 

  台塑仍是臺灣重要且優良的企業,在這個時候,危機也是轉機,台塑應當在朝野的祝勉及期待下,重新站起來給世人看!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