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世界新聞報》竊聽風波後的臺媒省思

2011年07月11日 10:0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有著全球老字號報刊的《世界新聞報》遭遇竊聽風波導致停刊,全球譁然!英國首相卡梅倫已下令成立公共調查小組進行調查。臺灣《中華日報》今日刊載社論指出,在公部門與媒體業之上建立規範機制,在個人隱私與公眾利益間尋求平衡,英國政府的作為,對全球媒體業將産生一定的影響,臺灣亦不例外。

  全文摘編如下:

  誰都想像不到,做為新聞傳播媒介的報紙本身,竟然成為全球矚目的新聞。國際媒體大亨默多克旗下、發行168年的英國《世界新聞報》,因涉入“竊聽電話門”引起公憤,被英國首相卡梅倫下令調查,默多克不得不斷尾求生宣佈停刊。此一“國際新聞”事件能帶給臺灣媒體什麼省思? 

  《世界新聞報》老東家現年80歲的默多克,是全球性媒體集團“新聞集團”的首席執行長。默多克為澳大利亞報紙經營人的第二代,發跡于澳大利亞,事業版圖擴大於英國,又在美國奠定媒體大亨地位。默多克經營媒體將近一甲子,于1969年以49%股權入主《世界新聞報》,將這家每週日出刊的報紙,發展成全球知名的小報。 

  在新聞學上,從煽情主義出發,大幅報導的犯罪、醜聞、八卦、緋聞及性等新聞,統稱為“黃色新聞”。在英國,《世界新聞報》和“新聞集團”旗下的另一家小報《太陽報》,報道內容集“黃色新聞”之大成,《世界新聞報》不僅是英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每期發行達200萬份,單日廣告收入更將近新台幣3000萬元,成為“新聞集團”的“金雞母”。 

  如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168年來,《世界新聞報》“登載了許多揭露有權有勢人醜聞的消息,同時也刊登了大量名人的花邊新聞”,因此和日報型的姊妹報《太陽報》成為典型的八卦報。然而,“終日打雁,被雁啄了眼”,《世界新聞報》因曾竊聽9年前一名被殺害少女的電話,引爆“竊聽電話門”,成為“謝謝,見再”的導火線。 

  事實上,《世界新聞報》腥膻色“黃色新聞”之取得,無非透過竊聽電話、跟蹤偷拍等行為,連英國皇室成員也不放過,該報皇室事務編輯古德曼,曾竊聽威廉王子助理的電話而被捕入獄,如今又爆發“竊聽電話門”,眾怒排山倒海而來,一時之間有如過街老鼠。《世界新聞報》和讀者説再見後,對默多克媒體王國會造成甚麼衝擊備受世人關注。 

  然則,《世界新聞報》八卦魅影早已在臺灣出現,“狗仔”及“狗仔新聞”對臺灣新聞生態乃至新聞內容産生革命性的影響,新聞品質的呈現,已不像過去文人辦報時代實事求是講求權威性,顯得空洞、貧血、蒼白、膚淺,八卦緋聞充斥,國際局勢重大新聞棄如糟粕,縱有報道也寥若晨星,臺灣閱聽大眾普遍欠缺國際觀其來有自。 

  值得關切是,某報記者長時間跟蹤疑有婚外情的某企業集團小開,當事人一怒告進警局,被依“社會秩序維護法”裁罰新台幣1500元,該記者向法院聲明異議被駁回,向大法官聲請釋憲,大法官為此召開憲法法庭進行大辯論。此一釋憲案係爭新聞自由與個人隱私的紅線究竟如何劃定?大法官所做的解釋文,必將根據憲法規定加以闡釋。 

  新聞自由與個人隱私有著“翹翹板效應”,兩者恰如魚與熊掌不可得兼。針對《世界新聞報》“竊聽電話門”,卡梅倫已下令成立公共調查小組進行調查,並決定在公部門與媒體業之上建立規範機制,在個人隱私與公眾利益間尋求平衡。英國政府的作為,對全球媒體業將産生一定的影響,臺灣亦不例外。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