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出口頻創新高後的隱憂

2011年06月21日 15:5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日,臺媒《工商時報》發表社論指出,依據島內財政部門公佈統計資料,五月臺灣進、出口金額分別為266億和278億美元,雙創歷年單月新高;累計前五月的進、出口金額1,202億美元和1,289億美元,也是歷年同期新高。事實上,全球經濟於去年逐漸復蘇,臺灣去年全年出口達到2,746億美元,已創下歷年新高。顯見臺灣整體的出口動能不僅完全從金融海嘯中復蘇,而且還超過金融海嘯前的出口實績,今年至今的表現也令人振奮。  

  臺灣去年全年的出口成長率高達34.8%,由於出口是帶動臺灣經濟成長最重要因素,出口表現優良,使得臺灣去年經濟成長率達到10.8%,乃為臺灣近21年以來首次出現的兩位數成長。雖然這是因為2009年出現衰退所致,不過以絕對金額比較,去年出口總額也較2008年的2,556億美元高出不少。  

  延續去年的出口強勁趨勢,臺灣今年除了1、2月因為農曆年關係,出口金額較不穩定外,3、4、5月連續3個月出口金額迭創新高,而且每個月都在270億美元以上,的確跌破許多專家的眼鏡。  

  社論説,因為3月以後發生了許多可能令臺灣出口不振的事件,包括3月11日發生日本大地震,臺灣許多電子廠商出現斷鏈危機,在部分零組件缺貨下,預估無法如期出貨。再者,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新台幣持續升值,多位科技大老不斷呼籲中央銀行不要再任令新台幣升值了,否則臺灣“茅山道士”(毛利率3到4)的科技代工業,將面臨生存危機。  

  儘管有如此不利出口的情況存在,但臺灣出口卻屢創新高,實在令人訝異。根據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的報告指出,出口總值續創歷史新高,不僅有別以往第2季製造業為淡季的情況,且在新台幣不斷走升下出現,顯示國際需求因景氣回溫而擴增的程度,超過了出口競爭力因升值而減損的幅度。  

  臺灣財政部門高層林麗貞的分析,也指向國際需求的增加。她説,亞洲新興經濟體成長動能強旺,加上歐美市場對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需求暢旺,因此基本金屬及其製品、資訊與通信産品、機械出口金額都創歷年單月新高。在出口地區別方面,累計1至5月,臺灣對東協出口增加29.9%,對美國出口增加28.3%,均為同期新高,對歐州增加17.3%。  

  儘管今年前5月的出口亮麗,但下半年是否能夠持續高成長的出口,則值得進一步觀察。如從目前已知的全球經濟環境變化來看,實在無法令人樂觀。  

  首先,臺灣最有競爭力的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最近大吐苦水,日前他在股東會上表示,近9個月來,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近10%,匯率快速變化不利出口廠商;以臺積電來説,新台幣每升值1%,就會影響到臺積電營業利益率0.4%,所以在這9個月內新台幣升值10%,等於讓臺積電營業利益率減少4%。  

  張忠謀又説,韓國對半導體的支援可由匯率變化上來看,近一年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變動大,對臺積電等臺灣半導體廠極為不利;但韓國匯率卻是相對穩定,這對三星等韓國半導體廠相對有利。如果臺積電都覺得出口壓力大,其他毛利低的電子出口業者的壓力就更不用説了。  

  從主要出口貨品別來看,電子産品項下,5月的出口金額為72億美元,比4月的73億美元已見減少,多少反映了科技廠商的困境。而且就在這幾天的股東會旺季中,多家科技大老包括宏碁、聯電、聯發科等均對下半年的景氣展望,發出保守的訊息,更加顯示今年臺灣電子産品的出口似乎已到頂了。  

  其次,由於臺灣對大陸及香港的出口占總出口的4、5成,因此大陸的經濟成長對臺灣的影響最大。大陸今年以來的緊縮政策已影響臺灣對大陸的出口。  

  另外,如上所述,因為全球需求增加的關係,今年前5月,儘管存在許多不利因素,臺灣出口貿易仍表現優良,但這非常可能是強弩之末。原來預估的全球經濟復蘇,似乎將出現中斷,下半年全球再陷入不景氣的機會大增。  

  如果歐美和新興國家的經濟成長均下降,則臺灣的出口必受打擊,並且將進而壓低臺灣的經濟成長。此時此刻開放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措施的推出,或許能藉由內需的增加,彌補部分出口成長的缺口。從整體大環境看,不僅是陸客的擴大引進,未來觀光産業在促進臺灣經濟成長上,必然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