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學者:蔡英文國際走訪 增慮添疑自找沒趣

2011年06月21日 08:5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學者宋誠今日在香港《文匯報》刊文指出,無論是兩個人還是兩個政黨的對話,其前提都是相互尊重。可是蔡英文不管走到哪兒都在影射攻擊大陸的制度,鼓吹依“靠國際交互”促大陸改變制度,她的言行是在製造敵意,為兩岸關係發展設置意識形態障礙。蔡女士的歐亞之行,也許增加了一些知名度,但完全沒有達到讓人“增信釋疑”的目的,反而讓各方“增慮添疑”。

  全文摘編如下: 

  近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為了給她的選舉造勢,在德國、英國和菲律賓進行了一些政治性活動,發表了一些政治性言論。綜觀她在兩岸關係上的説法,仍然是含糊和矛盾的,民進黨大陸政策更是讓人一頭霧水。蔡女士的歐亞之行,也許增加了一些知名度,但完全沒有達到人“增信釋疑”的目的,反而讓各方“增慮添疑”。 

  蔡英文大陸政策自相矛盾 

  這段時間,民進黨一方面講“理解並認同”與大陸維持穩定和平關係的重要性,表示兩岸維持穩定和平是臺灣對國際社會的責任,另一方面卻不斷質疑、阻撓兩岸之間的交流合作,甚至要求“重新檢討”兩岸及國際社會都表示歡迎的ECFA。民進黨這種“理解與認同”,實在讓人無法理解和認同。 

  蔡英文剛講到要以“更積極的態度”、“開放大門”與大陸對話和交流,但馬上又説不會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眾所週知,迄今兩岸對話合作以及各項協定的基礎就是以“一中原則”為核心的“九二共識”。如果蔡女士和民進黨不接受“一中”原則,否認“九二共識”,真不知道“積極的態度”從何而來,何以與大陸進行對話,又何以實現蔡女士宣稱的“共同追求的和平發展”?看來這種“對話”和“追求”,如果不是建立在一廂情願的基礎上,那就完全是矇騙世人的一種説辭。 

  鼓吹“中國威脅論”製造敵意 

  民進黨領導人講到大陸的時候,用詞全是“中國”,並且刻意將“大陸和臺灣”並列,毫不掩飾地將兩岸視為“兩個國家”,海內外中國人聽著十分刺耳,根本不能接受。試想,沿用這種“一邊一國”的思維與交流模式,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又能有什麼實質性的調整?如何與大陸交流,又如何取信於人? 

  無論是兩個人還是兩個政黨的對話,其前提都是相互尊重。可是蔡女士不管走到哪兒都在影射攻擊大陸的政治制度,鼓吹依靠“國際交互”促大陸改變制度。她還稱“中國的崛起嚴重衝擊臺灣的國際生存空間”,“對西方集團形成極大挑戰”,主張“借國際規範將中國不斷增長的不對稱影響力加以平衡”,附和、鼓吹“中國威脅論”,她的言行是在製造敵意,為兩岸關係發展設置意識形態障礙。此外,蔡女士還説要“以國際多邊關係作為兩岸的交互架構”,儼然不想坐兩岸間的直航航班、打兩岸間的直通電話,而要繞個大圈。或者推測,蔡女士仍然要推動“臺灣加入聯合國”等多邊機構,一旦達不到這個目的,那就不考慮兩岸交互?如果是這樣的想法,那就不僅僅是罔顧國際社會的現實和兩岸交往的現實,而且整個兒自找沒趣。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