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塑化劑事件後臺媒檢討社會道德缺失

2011年06月09日 15:4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最近塑化劑事件重創臺灣的形象,這非但影響臺灣今年的經濟成長,也使得長期推動以品牌、品質創造附加價值的政策功敗垂成。臺媒《工商時報》9日發表社論表示,這個經濟損失,絲毫不亞於日本震災,若不從根本檢討,類似的風暴必在日後繼續重演。  

  社論説,業者在起雲劑配方裏以塑化劑取代棕櫚油,意在降低成本,因為每公斤塑化劑的價格只有棕櫚油的五分之一,利令智昏,遂鑄下大禍。持平而論,為取得市場競爭優勢,企業降低成本並無不可,但降低成本自應著眼于管理及技術的提升,豈能為降低成本而不擇手段,嚴重到損害消費者安全、健康?  

  遺憾的是,如今降低成本已是商場的主流思維,甚至國際上知名的競爭力評比、經商環境評比也持相同的看法。他們認為解雇限制愈少、資遣成本愈低、單位産出勞動成本降幅愈大,都有助於競爭力的提升。然而,降低成本真能提升競爭力嗎?恐怕未必。從本次塑化劑重創臺灣形象看來,降低成本若不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上,反而將帶來災難。  

  公眾只看到臺灣的單位産出勞動成本降低、經濟成長率升高、企業經營管理效能提升等表像,卻看不到隱藏其間的塑化劑風暴早已山雨欲來。這就是競爭力評比的盲點所在。由於評比逾百項統計有些取自官方統計,有些取自問卷調查,這些指標往往是競爭力表現的結果而非原因。當其有害的要素隱而未發,則被評為優等生,而當其東窗事發則排名一落千丈。換言之,競爭力評比應著眼于發掘長期的發展潛力,而非呈現短期的經濟榮枯。  

  社論説,如果從這個標準來看,我們認為誠實、熱情與勇氣才是競爭力能否提升的關鍵。這次塑化劑事件能大白于天下,就是因為服務於臺灣衛生主管部門食品藥物管理處多年的檢驗員盡責、認真比對數據,赫然發現這一驚人的秘密。倘若沒有對工作的熱情,倘若缺乏揭發真相的勇氣,我們迄今還生活在這個有毒的食物鏈裏;我們還自以為競爭力高人一等,還在為競爭力排名引以自豪,然而這是何等的笑話。  

  於此看來,決策當局如果不正視實、熱情及勇氣這個最核心的美德,只是去追求表像的法規鬆綁、表像的市場自由化、表像的評比排名,這對臺灣經濟絲毫是沒有幫助的。  

  這次塑化劑風暴讓我們看到這些不誠實的企業雖得利於一時,但如今圖窮匕見,除了自毀商譽,也因此賠上臺灣的形象,影響之大,難以估計。如今這位服務於食品藥物管理部門的臺灣檢驗員,在在顯示誠實、熱情及勇氣在臺灣社會仍未消失,值得欣慰。馬英九當局應暫且放下指標及評比,以最大的力量去恢復這些逐漸失去的美德。唯其如此,臺灣經濟競爭力才有可能更上層樓。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