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蕭萬長進退有度 國民黨2012後繼有人

2011年06月08日 10:2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蕭萬長日前召開記者會表示,2012不再擔任馬英九的副手,待明年五月任滿,便歸隱林泉。香港《大公報》6日刊載評論文章指出,蕭萬長是一個使命感很強的人,選擇退休除了私人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應是目前臺灣的經濟已有起色。隨兩岸實施全面三通、開放赴臺遊、簽署ECFA,臺灣不論在經濟增長上,還是競爭力排名上,都有亮麗的成績。蕭萬長可謂功成身退。

  全文摘編如下: 

  當馬英九獲得國民黨提名為明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後,各界對其副手人選的猜測消息便不絕於耳,呼聲最高的是蕭萬長和吳敦義。不過,在上周事情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蕭萬長毫無預警地召開記者會表示,2012不再擔任馬英九的副手,待明年五月任滿,便歸隱林泉。但“樹欲靜而風不止”,蕭萬長的退出不但未能堵住悠悠之口,反而又引出新一輪的猜疑:為什麼蕭萬長會突然自動退出?

  2008年選舉期間,馬英九雖然氣勢如虹,但在選擇搭檔方面還是小心翼翼,希望找一個能為自己加分的副手。當“馬王配”破局後,馬英九把目光轉向了曾帶領臺灣度過亞洲金融風暴、被視為臺灣財經大佬的蕭萬長。當時,由於陳水扁操作“臺獨”,對兩岸經貿採取緊縮政策,令島內經濟失去重要動力,所以馬英九便把“拼經濟”定為競選主軸。而在財經界縱橫多年的蕭萬長無疑是馬英九經濟理念的最佳代言人。加之蕭萬長本土色彩強,對中南部的本土票具有吸引力,與馬的出身也有很強的互補性。“馬蕭配”最後果然不負眾望,在選舉中取得壓倒性的勝利。

  在臺灣,副領導人是一個微妙的職位,表面上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實際上只被視為“沒有聲音”的“備位元首”。實際決策力幾乎都掌握在臺灣地區領導人手中,而執行事宜則由行政主管部門包攬,副領導人難有插手的機會。權力欲甚強的呂秀蓮就曾因此抱怨自己像個“深宮怨婦”,批評陳水扁“一手遮天”。而扁呂之間的緊張關係經媒體曝光後更是無人不知,大大地影響了民進黨的團結形象。從政多年的蕭萬長當然深知其中利害,因此,在過去三年裏,儘量保持低調。儘管在制訂六大新興産業、ECFA等重大財經政策上備受馬英九倚重,但他從不向外張揚,始終默默地在背後支援馬英九。

  也許有人會不解,既然與馬英九合作無間,蕭萬長為何還萌生退意?據他本人的説法是因為堅持“世代交替”的理念。蕭萬長今年已72歲,雖然看起來精神不錯,但難免給選民一种老邁的感覺。此外,國民黨內也有不少精英人士,若能在副領導人一職上再經磨練,將來必成大器。因此,從培養人才的角度來看,“世代交替”頗有道理。除此之外,蕭萬長應還有一些內情不便公開説明。多家臺媒的民調都顯示,馬英九與民進黨蔡英文的聲望不相伯仲,可見,馬蔡對決必是一場惡戰。而民進黨為重奪執政權,必會發動猛烈攻擊,國民黨稍有不慎,即會落後。因此,作為國民黨“正、副候選人”,反應要相當靈敏,才能與對手針鋒相對。蕭萬長除了年齡稍大,身體狀況也不如從前。2009年他曾因罹患肺腺癌三期而接受手術,術後雖然順利康復,但仍恐難以應付耗費精神和體力的大型選戰。

  蕭萬長是一個使命感很強的人,選擇退休除了私人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應是目前臺灣的經濟已有起色。隨兩岸實施全面三通、開放赴臺遊、簽署ECFA,臺灣不論在經濟增長上,還是競爭力排名上,都有亮麗的成績。蕭萬長可謂功成身退。 

  既然去意已決,為了不讓謠言影響黨內團結,蕭萬長遂大方地公開自己的決定。對此,島內輿論多對其不戀棧的瀟灑作風給予好評。正是“范子何曾愛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