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語”爭議是“獨”派焦慮表徵

2011年05月30日 09:4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29日發表文章指出,島內“臺語”閩南語爭議隨這兩天的發展,已被拉高到選舉的層次,也挑動了省籍傷痛。臺灣佛光大學文學系主任謝大寧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這件事不是選舉操作,而是“獨”派人士面對中國大陸崛起,兩岸交流愈來愈密切,擔心局面拉不住所産生的高度焦慮感。

  謝大寧指出,這次“臺語”改為“閩南語”根本不會起爭議,因為這不過是方言的一種,若不是因為政治的炒作不會鬧成這様。挑起這個議題的用意當然就是為了切割臺灣與大陸,從李登輝講國民黨是外來政權之後,“獨”派就在心中構築一條線,為讓這條線明顯、深刻,就要用一切的方法,證明臺灣與對岸不相干,如此他們才會覺得安全。

  隨著兩岸關係愈來愈和緩,謝大寧指出,這些人感覺到中國大陸愈來愈強大,當他們所生活的臺灣又隨處可見大陸客,或是所吃、所用的産品都是“MADE IN CHINA”時,這些人感覺到過去他們所堅持的立場或是主張已經快守不住,於是,內心的焦慮感也就愈來愈強烈,這從年底選舉逐漸靠近,綠營支援者愈團結就可以感受到。
  
  謝大寧指出,這些人感覺到自己是“棄兒”,就心理學的分析來説,所展現出來的就是長期的、高度的自卑,因為無法積極地面對問題,只好築起自己心中的圍墻,讓自己活在自己所建構的框框中做自己的“山寨王”,甚至把馬英九當成最高仇恨的對象,所以一天到晚質疑馬英九“傾中賣臺”,而臺灣也就一直無法停止如此的內耗。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