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蔡英文“新政治文化”的矛盾與困境

2011年04月28日 14:44: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觀察蔡英文近來的政治言行發現,“新政治文化”只是政治謊言,只是美麗的傳説。蔡英文打著“新政治文化”的旗號,還在延續陳水扁與民進黨的“舊政治文化”與“民粹政治文化”,還在製造政治仇恨、製造族群對立。

    “新政治文化”是蔡英文一直努力建構的核心政治發展概念與選舉主軸,同時她還提出配套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兩岸政策論述。然而,蔡英文的“新政治文化”與兩岸政策論述仍未擺脫舊政治文化思維與強烈的“臺獨”、“反中”思想,處處存在著矛盾。但這並不表示蔡英文在2012年“大選”中沒有出線甚至勝選的可能,臺灣社會結構的特殊性與“意外”是臺灣選舉的最大特點。


    “新政治文化”與“舊政治文化”的矛盾

 

    建構“新政治文化”是蔡英文一直努力打造的政治旗號,以區隔臺灣既有的“舊政治文化”、“舊世代”。蔡英文在日前發表的黨內初選演講中提出,“這三年來,我一直在思考與實驗一個新的政治文化的可能性。從現在開始,臺灣這個美麗的家園,可不可以不要再召喚對立的仇恨,而是來召喚共同的責任?可不可以不要再召喚政治明星來崇拜,而是召喚出負責任的新世代?”顯然,消除政治對立與政治仇恨,是蔡英文“新政治文化”的核心。當然,這不是蔡英文第一次提出“新政治文化”概念,正如她所講的三年來她一直在思考臺灣的“新政治文化”。剛接任黨主席時,蔡英文在一篇文章中就寫到:“民進黨應該要一些更高更大的東西,這個更高更大的東西,正是臺灣目前所迫切需要的一種‘新政治文化’。”去年5月,她宣佈參選新北市長時又公開表示,“臺灣需要一個新的政治文化,特別是選舉文化”,“否則我們的民主將永遠無法深化”。對於受夠政治仇恨與政治對立影響或傷害的臺灣人民來講,旨在消除政治對立與仇恨的“新政治文化”是多麼美好的期待與憧憬!這樣的蔡英文,這樣的“新政治文化”,自然值得支援與宣揚。然而,蔡英文只提出建構“新政治文化”的口號,卻沒有“新政治文化”的實質作為,除了在新北市選舉中有不一樣的選舉風格外,對民進黨的舊政治文化沒有進行真正的反思與改革,更沒有揚棄民進黨慣用的民粹政治操作手法。尤其是觀察蔡英文近來的政治言行,就會發現“新政治文化”只是政治謊言,只是美麗的傳説。蔡英文打著“新政治文化”的旗號,還在延續陳水扁與民進黨的“舊政治文化”與“民粹政治文化”,還在製造政治仇恨、製造族群對立。 3月17日,即在宣佈黨內初選後第五天,蔡英文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馬英九父親馬鶴淩的骨灰罐上寫的是化獨漸統,可是我父親墓碑上寫的是楓港(蔡英文的家鄉)”。她進而表示,“家庭會影響人的認同”,她和馬英九的認同不一樣。蔡英文的這一言論,缺乏基本的人道主義關懷,不僅是對逝者的不敬,而且有損於其原本溫和、理性與清新的形象,讓蔡英文變為一位新的政治對立與政治仇恨的製造者。蔡英文的這一言行是在直接挑動敏感的臺灣身份認同、政治認同與族群問題,以“血統論”來確認與判斷一個政治人物,其政治目的就是要將馬英九與國民黨打成外來者或外來政權,是非本土者,是不同臺灣者,是不愛臺灣者,她與民進黨才是“正港臺灣人”,是認同臺灣的,是代表臺灣的。儘管蔡英文的這一言論是出於選舉需要,是為了爭取深綠選民,但它卻深刻揭示了蔡英文內心深處強烈的政治仇恨,尤其是對馬英九與國民黨的仇恨。這一言行讓蔡英文努力建構的“新政治文化”宣告破産,而且將進一步加深臺灣最惡質的民粹政治文化。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