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ECFA是圓是扁?蔡英文的話的確是大哉問

2009年12月15日 08:49:00  來源:
字號:    

  “三合一”選舉,倉卒成軍的民進黨競選團隊追著與縣市長選舉並無直接關聯的ECFA窮追猛打,激起不少農村選民的憂患意識,更令許多不諳ECFA底蘊的中間選民擔心會對臺灣“獨立自主”的地位不利,讓國民黨的聲勢大挫。因而選後馬英九終於表示願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公開辯論ECFA;蔡英文則拉高了姿態,表示辯論前提是資訊充足,否則民進黨連ECFA是圓是扁都不知道,要怎麼辯論?

  臺灣《經濟日報》15日社論指出,蔡英文的話的確是大哉問!因為不僅民進黨主席宣稱不知ECFA為何物,不論財經專家、媒體記者、市井小民,只要開口詢問,十之八九都目瞪口呆,説不出個所以然來。這一項馬當局最重要的政策,對兩岸關係將奠下劃時代里程碑的協議,經過一年的政策倡導與在野黨全力杯葛,卻無人識其廬山真面目!
 
  社論説,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徹頭徹尾是一個WTO底下的自由貿易協議(FTA),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實。而臺灣人民,包括在野黨在內,無不仰首翹盼與貿易夥伴簽定FTA;因為有識之士均知,賴貿易立足的臺灣,如果被孤立在貿易對手互免關稅、非關稅障礙的一個個大圈子或小圈子之外,愈來愈處於最不利的競爭地位之下,臺灣將如丟置陸上的遊魚,不免乾涸以死。如今臺灣的最大貿易對手願意與我們簽某種形式的FTA,臺灣人民何以惶惑如此?

  從前任“經濟部長”以來,主管官員從不能説清楚ECFA是FTA的本質,更無法交代ECFA與一般FTA的同異。其實臺當局時時拿來嚇唬人民趕快簽ECFA以免鵲巢鳩佔的東盟自由貿易協議,就是從十年前的ECFA一步步推展而來,正是解説ECFA為FTA的最好論據。但這樣的事實,卻鮮少為人所知。

  東盟的實例,也恰足以解説ECFA與一般FTA的出入。後者簽署之前,已經過大量的談判磋商,因而一旦正式簽定,大部分商品都開始進行自由貿易,兩三年之內大體上已處於自由貿易的狀態。ECFA則反是,一開始雙方只談出一個架構,並無任何涉及自由貿易的實體,頂多就是預支300項左右的所謂早期收穫清單;然後在有關商品乃至服務貿易項目的談判過程中,互惠的方式才逐漸明朗,但不到某項協議談成、簽署,自由貿易仍不見蹤影;而所需時間,短到數年,長可達十年。

  因此即使明年兩岸簽署ECFA,幾年之內,情況仍與目前相類,享受不到自由貿易的優惠或衝擊,也消除不了東盟加一乃至加三對臺灣産業的威脅。

  社論説,但儘管如此,我們認為仍有可辯論的議題。首先,臺灣人民到底要不要任何形式的FTA,在野黨必須清楚表態。其次,ECFA既與一般FTA如此不同,兩岸究竟該堅持ECFA,還是重回類似于CECA(綜合經濟合作協定)的FTA?第三,臺灣與大陸簽署某種FTA,是否可去除與他國簽FTA的既有障礙?第四,FTA或ECFA的進程,應該加速還是延緩?第五,不管哪種形式的FTA,對臺灣産業結構、人民就業、兩岸互動都會産生或有利或不利的影響,這些影響何在?何時發生?如何因應?如果朝野可透過辯論澄清這些問題,在野黨要挑撥煽惑的空間固然消除殆盡,執政黨也能認清前進的方向,讓兩岸奠下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