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兩岸簽ECFA 互利雙贏才是重點

2009年10月22日 08:27:00  來源:
字號:    

  臺灣部分媒體根據兩岸官方公佈的報告推估,兩岸若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大陸的獲益程度將高於臺灣數倍之多,以此斷定臺灣將得不償失,不過媒體換算的方式過於粗糙,結論當然也是失真的。

  香港中評社今天的分析文章指出,臺灣昨天有媒體根據大陸商務部的ECFA報告,推算兩岸簽署ECFA可因關稅減讓為大陸帶來GDP約0.63%的增長,換算金額約270余億美元;至於臺灣“經濟部”委託臺“中經院”的評估報告認為,ECFA可為臺灣GDP帶來1.72%的成長,換算僅約為69億美元。不過熟悉兩岸經貿的專家認為,僅用GDP成長率換算出的金額來比較兩岸獲益的差距,過於粗糙,而且也失焦、失真。

  首先,兩岸用的估算模型並不一樣,大陸商務部用的是“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臺灣用的則是“全球貿易分析模型”,因此在統計基礎上就不一樣。

  此外,兩岸引用的數據資料不一樣,估算的年份也不一樣,再者,兩岸根本還沒開始正式商談,相互開放的清單項目也沒有確定,應該要等開放項目確定之後再來推算,這樣才比較精準。

  最重要的是,兩岸在報告中鹹認為簽署ECFA對雙方都有利,這是客觀的事實,也是共同的結論,斤斤計較誰獲利多一點,在初步的研究報告裏挑毛病、找麻煩,這並不是健康的想法,兩岸在經濟上互利雙贏,一直都是兩岸當局的主旋律,也符合臺灣的主流民意。

  文章指出,如果不簽ECFA的話,對臺灣的傷害會比較大,大陸則無傷,從這個角度來看,當然不能説大陸是在佔臺灣的便宜,簽了之後,臺灣更不會得不償失。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