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看ECFA:一年太快 十年何遲

時間:2009-10-20 09:17   來源:台灣網

  臺灣經濟主管部門7月20日舉行記者會,推出卡通人物“一哥”、“發嫂”,採用活潑、淺顯易懂的對話方式與民眾溝通ECFA的內涵。圖為“經濟部次長”鄧振中推介該兩個卡通形象。(圖片來源:中新社)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話題近日再次掀起一股討論熱潮。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當局經濟部門負責人施顏祥19日表示,預計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于明年簽約。針對臺“陸委會副主委”傅棟成在這一波“內閣”改組中去職,“國安會副秘書長”高長將轉任“陸委會副主委”,香港中評社20日分析指出,從傅下高上的安排來看,馬當局將加速推動ECFA在內的兩岸經貿議題協商。

  文章分析説,將到“陸委會”履新的高長,過去曾在“中華經濟研究院”當過蕭萬長的部屬,蕭萬長倡議的兩岸共同市場在競選時遭到綠營猛烈攻擊,高長當時以學者身份赴馬蕭競選總部參加記者會聲援蕭萬長。去年馬當局上臺後,高長獲延攬出任“國安會副秘書長”,推動ECFA便是他主要的任務之一。

  除了認同“大中華經濟圈”、兩岸共同市場等主張之外,高長認為臺灣經濟當前正面臨被邊緣化的危險,強調兩岸應建立和諧的政治氣氛以及強化互信基礎,這對臺灣經濟的生存空間至關重要。傅下高上,意味馬蕭意志將貫徹到兩岸經貿政策的執行上,尤其是推動兩岸簽署ECFA,高長更負有使命必達的任務。

  臺灣《經濟日報》20日的社論在與臺灣發展階段最相近、20年來互爭雄長的韓國相比後指出,韓國除了與歐盟簽自由貿易協定,東盟10加3也箭在弦上,與美國的FTA只欠臨門一腳,連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印度也跟韓國簽了更廣義的FTA。而與韓國十餘年勵精圖治的表現相對的,是臺灣的故步自封、幾無寸進。

  而且,除了韓國,臺灣在全球還有日本、東南亞諸國、美加等競爭對手,簡直是四面楚歌。結果迫於在野黨的反對壓力,兩岸之間原本要推動的更廣義的FTA,改頭換面變成ECFA這個邊打邊談、遙遙無期的持久戰,坐令競爭對手紛紛搶儘先機、站穩據點;未來這十年,豈容樂觀?

  尤其ECFA這樣形態的經濟合作模式,重頭戲集中在後面長達十年的折衝,眼前要簽署的實質上只是一個意向書,較諸通行的FTA或比FTA更廣義的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不僅進程遲緩,未來將如何發展、具體內容如何,均在未定之天。在這種情況下,臺灣能以何種進度,與中國大陸以外的其他國家或地區推展何種形態的經濟合作模式,就頗費思量。

  社論説,現實既已如此,我們寧可在明春簽署ECFA之後,加緊協商未來貿易自由化的內容與進程,儘快簽署一份出之以其他名稱的FTA,即使仍以十年為完成目標,終究是將生米煮成熟飯,任誰主政都不能再反悔,以永絕後患。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