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蔡英文挑戰“四大天王” 欲除之而後快

2009年08月12日 10:37:00  來源:
字號: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最近在接受平面媒體專訪時表示,“民進黨早已是在野黨,如果還繼續説誰是天王,不是挺怪的嗎?因此,我最討厭這個字眼!”澳門《新華澳報》今日發表評論員文章説,蔡英文的這番話,表面上看是以“民進黨早已是在野黨”為訴求,希望黨內不要象執政時那樣再搞什麼“四大天王”,但實質上卻是要借此掃除威脅自己的黨內派系勢力、鞏固自己的政治權力之作。但由於黨內派系林立已是民進黨的一個重大“政治價值”,蔡英文要借此掃蕩政治權力障礙,恐怕並不容易,説不定她還未來得及掃蕩“四大天王”,就已先被“四大天王”背後的派系力量剿滅了。

  文章摘錄如下,

  蔡英文的因為民進黨已經在野,就不應再説誰是“天王”論,在邏輯上還是站得住腳的。確實,“四大天王”是陳水扁在臺上時,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而對黨內有實力政客操弄“恐怖平衡”權術的産物。當時,他對民進黨內的幾位實力較強、有黨內派系背景或支援的政客,採取一種“誘餌”手段,讓他們輪流出任“行政院長”、“總統府秘書長”,讓他們在“民進黨長期執政”的憧憬之下,以為下一步就是問鼎“總統”,因而互相競爭,互相傾軋,實質上是陳水扁對他們實行互相制衡,因而鞏固自己的權力。由於老是這幾個人圍繞著權力圈子兜來轉去,因而政壇和媒體就模仿佛教經典中的“護法四大天王”、“四大金剛”,或香港樂壇中的“四大天王”的概念,將“副總統”呂秀蓮,及曾任過“行政院長”的蘇貞昌、謝長廷、遊錫堃,戲稱為“四大天王”。不過,張俊雄雖更曾先後兩次出任過“行政院長”,但因派系背景較弱,而不被列為“天王”。“四大天王”這個名詞傳開後,竟然成了臺灣政壇的熱詞,而呂蘇謝遊四人也坦然接受之,可能心裏還是樂滋滋的。

  現在,既然民進黨已經喪失了政權,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呂蘇謝遊借著依傍“如來佛”得以飛升成“佛”的基礎已經不再存在,更既然陳水扁已經成為階下囚,“如來佛”的塑象變成了一團爛泥,再喊叫甚麼“四大天王”只能是徒添笑話,故蔡英文的“民進黨早已是在野黨,如果還繼續説誰是天王,不是挺怪的嗎?”,在邏輯上是可以成立的,而且還是言之成理的。

  但透過現象看實質,蔡英文這番話的要害,是在於其最後的一句:“我最討厭這個字眼!”這充分反映了蔡英文這個既沒有如陳水扁般在黨外時期和民進黨內的“革命鬥爭經歷”,也沒有陳水扁般在黨內各派系中的個人魅力,她之所以能當上黨主席,只不過是因為黨內各派系妥協的結果,並不具備在黨內縱橫捭闔的魄力、實力和能力,因而也就根本不能像陳水扁那樣,可以將“四大天王”操控在股掌之間。因此,她極為擔心無論是黨內資歷還是派系實力都遠勝於自己的“四大天王”,不但是沒能像陳水扁那樣可以控制他們,而且總有一日會被他們“彼可取而代之”。既然如此,她不但最討厭“四大天王”這個字眼,而且也有心要摧毀那些倚老賣老的黨內大小諸“王”。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