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蔡英文避實就虛 玩弄文字敷衍黨內派系

2009年08月10日 08:36:00  來源:
字號:    

  臺灣《旺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蔡英文一方面説民進黨要大規模、深刻地“討論”“大陸政策”,另一方面又認為“把許信良、林濁水再抓來大辯論”能起的作用有限,意思是對“辯論”持保留態度。這似乎是典型蔡式風格,以“討論”敷衍所謂西進派,以“拒絕辯論”應付強硬派。

  文章認為,當然,“討論”也好、“辯論”也罷,可以看作是形式問題。不過,目前看來,蔡英文所謂的討論,就是請民進黨公職參與既有的“大陸問題”小組,而這個機制一直以來沒有發揮多大作用,即使擴大參與,大概也只能是眾人“各言爾志”,不會有真正的結果。

  蔡英文以2009-2010年民進黨走向“務實”路線為例,説民進黨人有不易讓外界看到的務實面,在緊要關頭總會凝聚出共識。蔡英文只講出表面現象,她沒揭露的真相是:民進黨的“權力主義”,或者説,深植在民進黨靈魂裏的“唯權力論”,才是問題的關鍵。

  文章説,民進黨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為了“到執政之路”,開始轉型,最後經由98年的“大陸政策”辯論確立了“強本西進”主張,拒絕參加辯論的陳水扁則提出了“新中間路線”,還主張與大陸“全方位接觸”。

  實現民進黨執政夢的陳水扁,掌握政權後幾度在新中間和偏執路線間徘徊,考慮的也是權力的鞏固。等到陳水扁家弊案逐漸暴露,面臨失去政權危機的陳水扁才堅定不移地擁抱“臺獨基本教義”,一批雞犬升天的“獨派”“後進”、“新貴”,也從此和陳水扁形成緊密的命運共同體,這已是人所皆知的事實。

  文章強調,説來吊詭,失去執政權的民進黨,之所以走不出基本教義泥淖,掙脫不了偏執“獨派”的綁架,為的也是權力。只不過,以往民進黨諸公所謀者大,而今日所圖者小,多數人只求遷就所謂的“獨派”,以便瓜分、獨佔民進黨僅存的政治版圖與資源。

  唯權力論更毒害了民進黨的內部生態。一方面,“臺獨”在過去是志士不惜以流亡、坐牢來實現的政治理想,現在竟變成派系惡鬥奪權的工具。另方面,以往打著改革旗號的部分派系,也在權力面前低頭,失去了推動該黨進步的志向與能力,所謂的“十一寇”,也沒幾人真有集結造反的勇氣。最後,“統派”、“親中”帽子滿天飛的結果,派系間已經失去基本的互信,各方要坐下來冷靜理性地辯論“大陸政策”,確實已是難上加難。

  文章最後總結説,政黨或政客沒有不追求權力的,但是上焉者能將權力慾望、政治理念和民眾福祉做最好的結合,等而下之者則是三者嚴重乖離,短視近利,最後自取滅亡。20多年來,一部民進黨史不正是一部向下沉淪的歷史?公允的説,藍綠兩黨都罹患理念空洞、權力至上的病症,只不過民進黨在大敗之餘,如果還不趕緊根除病灶,其命運之險惡,自然遠超過國民黨。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