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的“賽先生”被“天狗”吃掉了嗎?

2009年07月22日 14:57:00  來源:
字號:    

  炎炎夏日,一早就亮得讓人睜不開眼的陽光,怎麼漸漸暗下來?今天上午,多少人仰著脖子看天空,觀賞日食。臺灣雖只能看到偏食,但也是世紀難得的奇景,從好奇的小學生到熱情的天文學家,大家一起體驗這場天文盛會。

  日食現象,早已有了清楚的科學答案,年輕孩子都能解釋得頭頭是道。21世紀臺灣,早已脫離了還在相信“天狗食日”之説的時代。臺灣《聯合晚報》今日發表社論説,不過,換個角度,如果問臺灣是否科學教育普遍紮根,問問看社會上是否能信賴客觀知識來解決問題,恐怕答案尚非全然樂觀。

  90年前的五四運動,冒出了“德先生”和“賽先生”兩個名詞。中國邁向現代化,知識分子和政治人物前仆後繼,苦苦追求著的“德先生”,至今在燈火闌珊處若隱若明。至於“賽先生”這一塊,很多人以為簡單多了,只要教育普及便水到渠成。

  社論稱,但事情真的沒有這樣簡單。今日臺灣地區的大學入學率都快百分百了,馬英九執政團隊裏博士成群,但一般人對科學知識普遍沒有太多熱情,也不習慣用專業知識去解決紛爭或導引政策。

  民進黨執政初期的“核四爭議”,問題焦點並非落在關於“核電”本身的思辨,卻是一場政治蠻力較量。8年後的今天,臺灣地區的政治比較文明瞭嗎?知識比較進步了嗎?答案未必明朗。

  社論指出,馬英九上臺以來,從蘇花高速公路到北宜直線鐵路話題,從三聚氰胺奶粉到近日的炸油“酸價”事件,多半是社會上吵鬧一陣子,恐慌一陣子,抗議或反彈一陣子;通常叫得大的聲音比較佔上風,但知識或事實的力量卻未必能發揮,也不容易成為凝聚共識和引導決策的主力。蘇花高速公路改名“替代道路”就沒有環評爭議了嗎?三聚氰胺的檢測值到底多少才真安全?麥當勞的炸油已確保沒問題了嗎?臺灣地區還有多少公共政策的爭議仍留在不明究裏之中!

  社論最後強調,今天看日食,如果説“天狗食日”會被人訕笑。但“賽先生”要走的路還很長,且必然要靠“賽先生”的支撐,教育出普遍理性而有知識的民眾,才能使“德先生”走得穩。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