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圓融是馬英九兼國民黨主席需惡補的第一課

2009年06月15日 08:43:00  來源:
字號:    

  臺灣《聯合晚報》昨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4年前,馬英九初任國民黨主席,銳意進行黨務改革,但因臺北市長任內的特別費問題遭到起訴,憤辭黨主席;4年後,馬英九頂著臺灣地區領導人的光環回任黨主席,改革的阻力雖可望變小,但也正因為他的這個“光環”,使其改革成效必須接受更嚴格的檢驗。

  文章説,賦予國民黨這個百年老店新生命,是馬英九當年堅持參選黨主席的最重要訴求,“清廉”則是他接任黨主席革新黨務的重要指標。但基隆市長許財利當選後遭法院判刑,以及黨産買賣過程的疑雲重重,都讓標舉清廉改革的馬主席受到重傷。

  當年為了重塑民主政黨形象,馬英九在國民黨主席任內積極落實黨內民主機制,賦予黨代表直選中常委的權力。但當時的馬英九不沾鍋作風鮮明,空有理想,卻無權力做為推動黨務改革的後盾。不但無力改變黨內政治生態,黨代表更因此淪為黨內政治勢力爭取躋身最高決策核心的棋子,黨代表的選舉亦因此成為清廉訴求最不堪的反諷。

  4年後,馬英九決定捲土重來,挾著臺灣地區領導人的光芒,有權力做為實現理想的堅實基礎,比起4年前,馬英九要改造國民黨應該事半功倍。但畢竟黨務與政務不同,黨務牽扯更多人際互動與政治權力的折衝妥協,有過4年前的經驗,馬英九必須記取教訓,不能再以不沾鍋作風不敢全力“撩落去”。

  文章最後説,固然清廉革新的初衷本意不能變,但政治操作的手法可以更為細膩,尤其在戮力黨務改革的同時,更必須觀照黨內其他政治勢力的想法。不管是否接受,都宜以更圓融的方式處理,否則以政領黨的美意,仍可能會以黨政俱傷的惡夢收場。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以上言論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