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還要“茍且”到何時

2009年06月01日 12:16:00  來源:
字號:    

  每個政黨或政治人物都有自己奉行的一套生存哲學,但誰都離不開一個基本法則:識時務者為俊傑。想把搞政治變成“自娛自樂”的遊戲,辦法只有一個:準備一塊黑布,遇到自己不情願看到的東西就將眼睛蒙上。分析人士管這種作法叫“茍且”,屬於精神勝利法的一種。

  民進黨的“茍且”之道

  想想民進黨和綠營的一些政治人物這些年來在對待兩岸關係問題上的所作所為,何時何事離開過“茍且”二字?每每有兩岸議題在島內升溫的情形出現,致使自己的那套“臺獨”理念變得很滑稽、很可笑,內部響起質疑的聲音時,他們總能“很勇敢”地蒙上自己的眼睛,就當什麼都沒有發生,一陣“六神無主”過後,依然在“自己的世界裏”玩得很起勁兒。

  但這樣的行為方式在近期卻遇到了很大的麻煩。兩岸間各種交流活動頻度之密、在島內引起的關注度之高、後續效應之大,完全超出了他們的想像。本週的一場“胡吳會”更使兩岸話題在島內急速升溫,無法回避。

  與此同時,國務院臺辦發言人再次向民進黨方面發出了“歡迎來大陸走走看看”的邀請。馬當局的頭面人物也紛紛放話,表達了“樂見民進黨與大陸展開各種形式交流”的意願。而在島內民調方面,逾六成民眾對陳菊登陸的表現予以肯定,過半數的人贊成蔡英文也能早日登陸。

  在這樣的大環境裏,還有多少人會把他們的那一套所謂的“親中等於賣臺”的論述當回事?繼續奉行“茍且”之道,結果只會有一個:不僅輸掉了過去,更會輸掉現在、輸掉明天。

  陳菊登陸激起“波瀾”

  令民進黨尤為尷尬的是陳菊大陸之行在自家陣營內激起的陣陣“波瀾”。繼陳菊之後,另一名民進黨籍臺南市長許添財也已確定將於6月底赴大陸參訪。包括黨內前新潮流係的幹將李文忠、嘉義縣長陳明文、曾經想要登陸而被喊卡的呂秀蓮、甚至被視為民進黨理論大師的林濁水等在內的一幹重量級人士相繼放話,直言陳菊訪問大陸的成功,是激發民進黨思考大陸政策轉型的絕佳機會,民進黨及島內“獨派”要認清事實,正面面對和大陸交往的問題,“不能再用屁股對著中國大陸”,“不能再閉著眼睛了”,有必要重新啟動“大陸政策大辯論”。

  面對此情此景,人們當然不會懷疑民進黨會在如何對待大陸的問題上做出某些改變,而且他們也確實正在制定一個民進黨公職人員赴大陸訪問“注意要點”,近期內就會公佈,今後綠營人士想要登陸肯定會比現在容易許多。但是,人去了未必眼睛就一定能“睜開”。所謂“腦袋決定態度、態度決定眼睛”,民進黨能不能“睜開眼睛看大陸”最終還得取決於它有沒有決心“換腦袋”,而不在於它有多少人或者什麼人去了大陸。而要完成這樣一個過程,一個最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民進黨敢不敢重新啟動“大陸政策大辯論”,以及最終的辯論結果是什麼。

  需要注意的是,本週蔡英文對這件事的表態:民進黨從未禁止黨公職人員赴大陸,但希望有更好的制度規則可以依循。現階段民進黨還有很多事要做,所以她不贊成立即舉辦兩岸政策大辯論。

  與此同時,民進黨中央堅稱,陳菊是為行銷世運登陸,不宜擴大解讀,黨主席蔡英文目前並無訪大陸計劃,也沒有必要性。而有鐵桿“臺獨”人士則主張頒贈勳章給陳菊以表彰她在登陸中的表現。更吊詭的是原本鼓噪説要向陳菊討個説法的深綠團體,恰恰在這樣最關鍵的時候,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禁聲”。沒有對手的辯論那還叫辯論嗎?

  由此看來,陳菊登陸這麼大的一件事,民進黨是準備按“個案”消化掉了,要的其實就是一個“船過水無痕”的效果。能將精神勝利法玩到這個份兒上,得需要多大的忍耐力、多麼高超的政治算計呀。

  讓他們不捨“茍且”的原因只有一個:年底的選舉。“政策大辯論也好”、“跟在國民黨身後去和大陸打交道”也罷,對他們而言,所可能獲得的都是“緩不救急”的或者説“看得見拿不著”的未來的、長遠的利益,而選舉的壓力卻是近在眼前,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自己的政治算計拿到自己能夠拿到的全部選票、保住現有的縣市長席次才是他們眼下最為看重的。所以,當務之急就是處理好與陳水扁的關係,依靠扁掌握的大量錢財和“臺獨”鐵票,求得一個現有條件下可能達成的最佳效果。

  再怎麼混也得講點“格調”

  沒必要太過看重本週綠營內再次響起的倒扁聲音——有人説“想要檢討大陸政策先要與扁切割”,有人大罵扁“自己貪錢拖累別人恬不知恥”,有人指責蔡英文“現在還沒看到民進黨批評陳水扁”。自打扁被關進了看守所,這樣的聲音就從未間斷過,結果呢?

  看看陳水扁本週的“強悍”表現吧:批評黨內人士陸續訪大陸會使民進黨的論述被“破掉”;宣佈再寫一本書,將爆料進行到底;發誓“會活著出來看害我的人得到報應”。這些動作,看在蔡英文和民進黨那些曾與扁“並肩戰鬥”的天王們眼裏,能不“點滴在心頭”?除了帶領民進黨繼續在“挺扁”與“反扁”之間“茍且”下去,還會有別的選擇嗎?

  其實,民進黨究竟要不要“茍且”著繼續混跡于島內政壇,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但是,再怎麼混也得講究點“格調”,不能給民眾添堵。就説本週,先有民進黨“立委”在審查“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分條文修正草案”時,因為不滿當局有關部會確認的第一階段開放陸資來臺投資公共建設清單,就全數動員,霸佔主席臺;後有民進黨臺北市的幾名議員大清早帶著油漆爬上景福門塗鴉國民黨黨徽。最後,就連馬英九辦公室發言人的門牙也成了嘲笑和攻擊的目標。如此“問政”,圖什麼呀?(謝克)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