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欣見民進黨開始務實面對大陸

2009年05月31日 16:17:00  來源:
字號:    

  繼高雄市長陳菊赴大陸行銷高雄“世界運動會”後,臺南市長許添財表示6月底將赴大陸廈門參加第一屆海峽杯帆船賽開幕儀式,這是繼去年雲林縣長蘇治芬、嘉義縣長陳明文後,民進黨籍縣市長又一波的登陸潮。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社評説,我們非常樂於見到民進黨開始務實面對大陸,更希望民進黨日後能多與大陸良性交流互動,為兩岸關係改善、為提升臺灣人民福祉貢獻心力。

  社評指出,不可否認,自1979年改革開放後,經過30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舉足輕重的大國。在經貿上大陸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貿易、出口也都是位居前列,不但是世界工廠,也逐漸成為世界市場。在兩岸經貿往來方面,大陸是臺灣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地區、第二大進口來源地、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最大對外投資地區,兩岸經貿關係如此密切,臺灣也沒有理由不正視現實,忽視大陸的存在及重要性。

  在國際空間方面,兩岸關係若持續緊張對立,臺灣地區根本不能加入任何國際組織,如今兩岸關係改善,臺灣地區才能加入世界衛生大會(WHA)成為觀察員。在國際經濟合作方面,雖然臺灣地區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與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但如果兩岸關係持續緊張對立,世界其他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如東亞自由貿易區,臺灣地區根本無法加入,甚至尋求與臺灣地區經貿關係密切的美國、日本、歐盟、新加坡等國簽署自由貿易協議(FTA)也會障礙重重,結果會導致臺灣地區經濟被國際經濟社會所邊緣化。

  社評説,兩岸關係良窳對臺灣地區生存發展的重要性極大,如何在堅持主權與尊嚴的前提下,維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讓臺灣人民有安心的生活環境、臺灣企業有安定的經營環境、讓臺灣整體能有安全的發展環境,甚至讓臺灣能善用大陸的廣大土地、充沛的勞動力以及豐富的資源,成為臺灣自身經濟發展的動力,這已是臺灣永續發展所必須走的道路。

  可惜的是,過去8年臺灣地區在民進黨領導下,對大陸採取政治對抗、經貿封鎖、文化斷絕的政策,也如同前民進黨“立委”李文忠所説“民進黨的中國政策是‘屁股面對敵人’”,結果導致臺灣地區的國際活動空間愈來愈狹窄、經貿發展也逐漸被國際社會所邊緣化,臺灣地區人民的生活每況愈下,日子愈來愈難過。2008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臺灣人民選擇了國民黨籍的馬英九與蕭萬長,有一大部分的原因就是民進黨的大陸政策脫離現實,無法有效因應大陸崛起的客觀事實。

  社評強調,民進黨在野後,民進黨籍的縣市長在客觀的事實需要與民意的支援下,紛紛赴大陸訪問並行銷,這對於兩岸的良性互動一定會有幫助,例如,嘉義縣長陳明文27日在民進黨中常會表示,只要是個人行為、沒有太多政治性活動,民進黨不應反對黨籍縣市長登陸,民進黨中央應明訂登陸標準。蔡英文立即指示相關部門,儘速提出民進黨公職赴大陸交流的注意要點。我們非常樂於見到民進黨對大陸的態度開始轉變,開始務實面對大陸。

  在當前全球化浪潮下,臺灣地區若內部分裂、對大陸採取敵對、封閉,只會限制自身的發展。臺灣地區必須有自信面對大陸崛起的事實,主動發揮自身優勢。包括政治民主、經濟自由、文化多元、社會活力等,引領兩岸向前邁進,開創人民心中理想的兩岸關係,也就是“和平、發展、互惠、雙贏”的兩岸關係。如此臺灣地區才能夠去除障礙,發揮集體的生命力,深耕臺灣,善用大陸,競爭世界。

  時至今日,兩岸關係的和諧與穩定對臺灣地區經濟成長相當重要,這是一個客觀事實,不容回避,民進黨過去執政時、實行的敵視、圍堵政策只會使臺灣地區陷於困境,逐步走向衰退,陷入邊緣化。社評最後強調,如今民進黨及縣市長赴大陸訪問,已經開始務實面對大陸,希望未來民進黨也選擇和平、和諧與合作的兩岸關係,讓臺灣地區利用大陸利基,轉型臺灣地區經濟,競爭世界市場,開創臺灣地區經濟的再次奇跡。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