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人登陸絡繹于途 兩岸雙贏咋不好

2009年05月18日 12:3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5月18日電 《澳門日報》日前發表社論説,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表示,“五一七”大遊行主要是因臺灣社會有很多人反對馬英九的快速“傾中政策”。但是,兩岸這短短一年的和平發展,老百姓身蒙其利,有目共睹;馬英九執政週年,施政滿意度上揚。人們不禁要問,兩岸和平互利雙贏有何不好? 

  文章摘錄如下: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表示,“五一七”大遊行主要是因臺灣社會有很多人反對馬英九的快速“傾中政策”。但是,兩岸這短短一年的和平發展,老百姓身蒙其利,有目共睹;馬英九執政週年,施政滿意度上揚。人們不禁要問,兩岸和平互利雙贏有何不好?

  “五一七”大遊行前夕,蔡英文接連兩天召開國際記者會,向國際社會説明民進黨發動“五一七”大遊行“嗆馬保臺”的訴求與目的。但按《中國時報》十四日公佈的島內最新民調顯示,馬英九施政滿意度上揚至56%,回復去年四月時的水準。近日股市反彈,房市回春,金融風暴衝擊趨緩,民眾對馬當局滿意度也水漲船高。

  臺灣“陸委會”日前發出新聞稿表示,新“政府”上臺後,恢複製度化協商,與大陸簽訂九項協議與一項共識,目的是規範交流秩序,讓兩岸經貿交流正常化,讓臺灣能夠連結世界市場,找回在全球經濟中應有的定位,引進活水,再造臺灣經濟的另一個奇跡。

  新聞稿指出,“政府”推動大陸政策一貫堅持的原則是“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將兩岸關係帶向和平,讓臺灣成為“和平的促進者與締造者”,不再像過去被視為“麻煩製造者”。“政府”透過兩岸和解,帶動兩岸在國際上的和解。為了臺灣的生存與發展,臺灣應該充滿自信地和大陸交往、與國際接軌。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是臺灣再創新局的關鍵。

  讓我們客觀地聽聽臺灣執政者之外的聲音。大和總研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劉憶如表示,從去年起馬“政府”做了多項改善措施,不但兩岸和平交流、經貿正常化、遺贈稅降低,在全球金融風暴下,臺灣和大陸密切交流,受到國際間高度矚目。估計全球年底走上復蘇之路,亞洲復蘇更快、領先全球,其中最快的就是大陸和臺灣。這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政府”絕對要把握這個機會更大幅鬆綁法規,朝“一切為臺灣好”的角度,大開大闔做出歷史性的決定。

  至於蔡英文所倚借的美方態度,事實又是怎樣的呢?美國副國務卿史坦伯格最近在華府的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第十八屆大會上演説指出,美國鼓勵臺海兩岸和平對話、和平解決歧見,當前美國與大陸、臺灣關係正處於良好軌道,美國盼望此一方向持續下去。史坦博格並且表示,大家很高興看到兩岸交流的強化,以及大陸明智的決定,支援臺灣成為世界衛生大會(WHA)觀察員,特別是在新流感侵襲全球的時刻。

  前美國主管亞太事務副助理國務卿、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柯慶生也在華府一場研討會中表示,臺灣的安全與穩定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臺灣目前的作法顯然很正面。美國聯邦眾議員馬錢特更在眾院發表聲明,肯定馬英九就職一年來,兩岸關係改善。這些都有力地駁斥了蔡英文所説臺灣與大陸改善關係,美方頗有微辭的謊言。

  臺灣TVBS民意調查中心一份最新民調結果顯示,有九成受訪者説不會參加遊行;民眾對於蔡英文的表現滿意度僅有二成三,是歷次中最低一次。蔡英文去探視陳水扁,過去想與貪腐切割的理想已經蕩然無存,更導致“五一七”活動變成“挺貪腐”的“挺扁大會”。

  陳菊二十一日將以高雄市長身份前往北京、上海訪問,成為民進黨登陸的最高“行政首長”。儘管蔡英文強調陳菊登陸與兩岸政治無關,但民進黨中人與大陸交往早已絡繹于途。死抱“臺獨”意識,無視民意訴求,拒絕兩岸和解,不能與扁切割,反而被扁牽著走,民進黨的路就只能越走越窄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