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大打“民間”光環就能化為動力嗎?

2009年02月23日 08:32:00  來源:
字號:    

  臺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特稿説,昨天落幕的“民間國是會議”是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改造民進黨跨出的第一步,讓馬英九召開財經會議“打對臺”。不過,蔡英文或許取得單挑馬英九的戰鬥位置,卻不保證每一次出手都能制敵要害。

  文章説,蔡英文昨天興致勃勃宣佈,三、四月要辦第二階段“民間國是會議”,這些會議雖然學者雲集、炮聲隆隆,但冗長的開會過程、會議紀錄,能否轉換成為民進黨的動力,顯然是個未知數。

  出席會議的“殘障聯盟”顧問王榮璋坦言,“行動力遠比開會重要”,民進黨“立委”能否貫徹會議結論、推動修法?前綠黨秘書長溫炳原吐嘈説,民進黨如果以為靠“民間國是會議”就能取得“民間”光環,那是非常嚴重的道德瑕疵,“那我搞那麼久的社運,我會吐血而死。”

  文章指出,臺灣政黨輪替後,民進黨舉辦過三次大型集會,“馬英九下臺”、“劉兆玄下臺”儼然成為遊行“迷幻藥”式的口號,前民進黨主席謝長廷和臺聯黨主席黃昆輝還加碼嗆聲“罷免總統”;口號雖然震天價響,但馬團隊文風不動,恐怕最終是民進黨自己喊爽的。

  儘管馬當局失誤連連,但經過接連重大敗選,民進黨就像重症病患,行動上不能只是對外批評、更應彰顯對內革新。但外界還是很難分別,現在的民進黨和一年前敗選時有何不同?民進黨的“陳水扁們”根除了沒有?蔡英文有沒有找到“感動人民”的藥方?

  文章最後説,民進黨如果只是看著不斷犯錯的馬團隊,沒有反求諸己、徹底割掉政治毒瘤;如果迷信冠上民間頭銜、找來學者大拜拜,就是吃了大補丸;希望國民黨一夕倒臺、民進黨重返執政,或許只是政治白日夢。

更多精彩評論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