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大熊貓團團、圓圓架起兩岸和平之橋

2008年12月25日 13:56:00  來源:
字號:    

  《澳門日報》今天發表社論:《七成臺人愛團圓 架起兩岸和平之橋》。

  社論説,大陸贈送給臺灣的兩隻國寶大熊貓“團團”、“圓圓”,連日來不僅受到兩岸的關注,也成為國際媒體聚焦的熱點。團團、圓圓架起了海峽兩岸和平之橋,成為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的親善大使。

  2005年5月,大陸宣佈將送給臺灣兩隻大熊貓,並將其取名為“團團”“圓圓”。但當時在臺灣執政的陳水扁,以政治炒作回絕了大陸,因此,團團、圓圓的行程被耽擱了3年多。國民黨推出的馬英九當選為臺灣領導人後,大陸和臺灣的關係得到了改善,臺灣當局迅速宣佈接受大陸的贈與,遲遲無法赴臺的團團、圓圓才終於踏上了寶島的土地。

  社論指出,團團、圓圓是大陸經過精心挑選的一對最優秀的大熊貓。在過去的3年中,團團、圓圓受到特別的飼養、護理和安全守護,雖然經歷了汶川大地震的驚擾,但經過工作人員精心的撫慰和療養,送到臺北的是完全身心健康、活潑可愛的團團和圓圓。臺北市長郝龍斌在歡迎儀式上表示,團團和圓圓在大家的千呼萬喚中、在兩岸人民的翹首企盼中終於平順抵達臺北;臺北動物園是大陸以外第十個擁有大熊貓展示的動物園,這是難得的機會,引以為傲;他請大陸人民放心,絕對會好好照顧團團圓圓,讓它們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在臺灣早生貴子、繁衍後代。

  社論説,海峽兩岸同宗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始終是維繫兩岸同胞情感的精神紐帶。長期以來,不但大陸人民喜愛大熊貓,臺灣同胞也慕名垂青,極想親近。這不僅因為它有憨態可掬、快樂吉祥的模樣,更在於它體現了“和”的精神,被譽為和平的化身。大熊貓所體現的精神內涵深刻詮釋了中華文明和諧包容的文化精髓。而且,“團團”“圓圓”兩個名字合起來念,中文就是“團圓”的意思,喻意分開的家族再度團圓,象徵兩岸關係的和諧。當然,人們可以展開想像,大陸希望贈送大熊貓能促進兩岸未來統一,但這並不是某些人所説的什麼“統戰”;兩岸人民都是中國人,追求和平統一根本就是人心所向、天經地義的事,只是大熊貓的順利赴臺,更加證明兩岸和平統一的合理性和必然趨勢。

  無論如何,兩隻大熊貓是來自大陸的善意禮物,是臺灣海峽兩岸關係持續改善的最新徵兆。尤其是在中國人極為重視的春節前夕,大陸方面贈送臺灣一對大熊貓,更加具有濃烈的、特殊的親和意義。“團團”、“圓圓”已為兩岸架起了和平之橋、團結之橋、友愛之橋,它們將見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美好願景、見證兩岸共同繁榮昌盛的燦爛明天。

  雖然臺灣仍有反對大熊貓赴臺的聲音,但島內民調顯示,超過七成的臺灣民眾表示要去臺北市動物園看團團、圓圓。連日來,不少熱心民眾還打電話到臺北市動物園,或發電子郵件給臺北市長,查問“幾時可以見熊貓”,並囑咐“一定要把熊貓照顧好”。動物園希望度過一個月檢疫期後,趕在春節前讓大熊貓與民眾見面。臺北市政府預估,團團、圓圓的到來將為動物園帶來每年約600萬人次的人流,比目前的300萬人次增加近一倍。

  社論指出,今年以來,兩岸關係取得歷史性的突破發展。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台,兩岸直航、貨運和郵政全面開通,臺灣進一步開放大陸居民赴臺觀光和金融業,現在大熊貓順利赴臺,都是有利於兩岸關係朝著“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方向發展。誠盼兩岸把握難得的歷史機遇,不斷鞏固兩岸關係良好發展的勢頭,不斷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臺海地區謀和平,不斷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局面。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