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喪失精神領袖的“臺獨”勢力遭遇空前尷尬

2008年09月11日 09:54:00  來源:
字號:    

  “臺獨”勢力當前面臨的空前尷尬就是,陳水扁徹底葬送了所謂的精神領袖,綠營進入了群龍無首的階段。從扁李之爭,到同歸於盡,才不過是短短的數年而已。香港中評社今天發表社評,對此表示“很吃驚!”

  什麼叫做精神領袖?就是某個人的思想理論佔據著一個群體的整個時期的思想,他的言論或意圖可以讓追隨者為之歡呼雀躍,也可以為其赴湯蹈火。

  本來,在選舉政治時代,人民最大,精神領袖可有可無。但是要指出的是,“臺獨”勢力的起家,其實完全靠的是精神作用,一種意念、一種幻想、一種虛幻,在精神的催眠之下,群情激昂,為此赴湯蹈火,雖死不辭。民進黨的發展過程中,精神的力量不可謂不大矣!

  在討論“臺獨”勢力的精神領袖時候,當然不可以不談民進黨,一談民進黨,就不可以忽略黃信介。在民進黨歷任黨主席中,黃信介不僅是唯一連任兩屆黨主席的人,而且以其草莽性格、豪爽憨言的個性,成為最具特色的領袖。他不僅獲得黨內“歐吉桑”的親切稱謂,還獲得各黨派的“信介仙”的尊稱,更被推為“民進黨永遠的精神領袖”。
  
  但是,社評認為,黃信介算不上是“臺獨”勢力的精神領袖,他只能稱為成為黨外運動的永遠精神領袖。因為黃信介是排斥臺獨的,是不願意與臺獨混為一談的。

  事實顯示,當年黃信介領軍的“美麗島係”與黨內“新潮流係”在權力分配、黨的發展路線、“臺獨”等重大問題上都有嚴重分歧,如:民進黨成立以後,“新潮流係”一直掌控黨機器,堅持走群眾抗爭的街頭路線,力主將“臺獨”主張納入黨綱。而黃信介卻反對這種“把人民當做奪取政權的工具”的群眾路線,稱此“只會破壞民進黨的名聲、嚇走群眾”,主張“政黨就是選舉黨,必須走議會路線”;明確反對將“臺獨”納入黨綱,認為“應先求臺灣的民主化,再談國家認同問題,因為只有臺灣先有了真正的民主,所謂‘自決’才有普遍、真正的意義”,主張“臺灣與大陸有必要多認識、多瞭解”,建議民進黨若一定要修改黨綱,應將原案的“人民有主張臺灣獨立的自由”改為“人民有主張臺灣獨立或統一的自由”。

  黃信介當年在《美麗島》發刊詞中寫到:“我們認為:在歷史轉捩點的今天,推動新生代政治運動,讓民主永遠成為我們的政治制度,是在臺灣一千八百萬人民對中華民族所能作的最大貢獻,更是我們新生代追求的方向。”

  對於黃信介,新潮流係進行了無情批判與鬥爭,給黃戴上“聯合中國推翻國民黨”、“心向大陸”、“秘密勾結中共,出賣臺灣”等帽子。雙方矛盾激化,民進黨幾度面臨分裂危機。也因此説明,稱黃信介為臺灣民主的精神領袖更為恰當吧?

  所以,起了要做“臺獨”勢力的精神領袖這一個念頭,第一人可能是李登輝。2001年8月12日,以延續“兩國論”分裂路線為宗旨的“臺灣團結聯盟”(簡稱“臺聯黨”)正式成立,並在2001年底“立委”選舉中獲得13個席次,成為“立法院”第四個政黨。進入“立法院”後,為搶攻島內“急獨”票源、主導臺灣政局走向、阻撓兩岸關係的發展,臺聯黨一再拋出各種“激進臺獨”主張,逐漸成為島內“激進臺獨”勢力的總代表。而李登輝則公然以臺聯黨“精神領袖”自居。

  在長達數年時間中,李登輝好像一步一步地鞏固了自己作為“臺獨”勢力的精神領袖的地位。甚至在2006年8月,在反貪風雨飄搖中的陳水扁,為了拉攏李登輝,居然在演講中吹捧李登輝不僅是臺聯黨的精神領袖,也是臺灣二千三百萬人的精神領袖。

  不過,在最後李登輝眼見“臺獨”無望,為了生存而選擇政治轉向的時候,其力求臺獨勢力的精神領袖的夢想就徹底破滅了。至於陳水扁採取各種手段來摧毀李登輝的精神領袖形象,路人皆知,就無需多説了。

  但是,社評直言,最為想成為“臺獨”勢力精神領袖的人卻是陳水扁。福建省社科院現代臺灣研究所所長吳能遠在2006年2月就説,未來兩年,弊案纏身的陳水扁將仿傚李登輝,轉向激進“臺獨”,推動“公投制憲”,謀求成為“臺獨精神領袖”,取得“臺獨基本教義派”的支援以自保。吳能遠所長認為,陳水扁感到自己的處境非常不利,他擔心一旦到了2008年,自己手中的權力丟失之後,未來很可能處境、命運都會成問題。因此從2006年年初的“元旦講話”就可以看出,陳水扁實際上是往“臺獨”方面明顯收縮。換句話説,“三合一”敗選後,陳水扁得出的結論就是要向“臺獨”交心,表明自己在搞“臺獨”,依靠這樣的做法來爭取“臺獨”基本教義派的支援,以便未來保護自己,把自己裝扮成為“臺獨”的“精神領袖”。

  吳能遠真不愧為大陸的著名臺灣問題專家,看問題深刻,對陳水扁為人太瞭解了,甚至比一般的臺灣人都了解。

  為了是自己能夠攫取“臺獨”勢力精神領袖的地位,社評認為,陳水扁做了三個鬥爭大動作:一,與大陸鬥。不惜一切展開“獨立”鬥爭,不惜一切衝擊兩岸關係紅線。二,與李登輝鬥,不惜一切玩弄兩手策略,不惜一切採取恐嚇手段。三,與民進黨內的開明派鬥。不惜一切排除異己,不惜一切抬高自己。

  陳水扁的措施是奏效的。中評社記者俞雨霖入木三分地分析説:曾被“臺獨基本教義派”譽為“臺獨之父”的李登輝,由於反對陳水扁的瘋狂“臺獨”叫囂,也立即被“臺獨基本教義派”毫不猶豫的踢到一邊。而陳水扁所以能取代李登輝成為“臺獨基本教義派”的新精神領袖,正是因為他以最堅定的、最狂熱的“臺獨”叫囂,滿足了基本教義派對“臺獨”的癡迷心理。

  本來,陳水扁卸任之後,“臺獨”勢力的精神領袖已非他莫屬,畢竟,在“臺獨”圈子中能位居“總統”者,畢竟他是頭一個,而且一做就是8年。已經到了不論陳水扁願意或者不願意,無數的綠營支援者都視陳水扁為精神領袖,看見他,就匍匐在地,不敢仰視。

  但是,高高的樓辛辛苦苦地蓋起來,沒有想到一天晚上就塌下來了。這一塌不要緊,“臺獨”勢力的精神領袖被“壓死”了,再也沒有了。貪污腐敗徹底葬送了陳水扁的政治生涯,也徹底葬送了“臺獨”勢力的精神領袖。陳水扁的家族式、集團式貪瀆,整整摧毀了民進黨的一個領導層、一代精英、一代前途。

  社評不無諷刺地説,陳水扁之上,沒有精神領袖,陳水扁左右,能成為精神領袖的人都同歸於盡,陳水扁之下,精神領袖還沒有出生吧!“臺獨”勢力,從此斷絕了催生精神領袖的可能!沒有精神領袖,“臺獨”勢力就幾乎癱瘓了。“臺獨”分子急啊!有一家媒體刊載這樣的一篇文章説:泛綠此時必須忍痛截肢保身,很快的找到另外一位救世主,民主之神,臺灣之子。否則當初黨外辛辛苦苦建立的自由和民主就要毀於一旦。

  “臺獨”勢力的悲哀,躍然紙上!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