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扁未來必會以“臺獨教父”姿態再登政治舞臺

2008年09月02日 09:25:00  來源:
字號:    

  “八三○嗆馬遊行”之後,民進黨形式上似乎士氣大振,除了視之為“被壓抑的臺灣路線谷底翻升的轉捩點”之外,黨主席蔡英文並聲稱,這次大遊行加速讓民進黨走向下一個階段。民進黨上下刻意淡化“挺扁”色彩,但“八三○”之後能否與陳水扁徹底切割?已成外界普遍關切的焦點。

  臺灣《中華日報》社論認為,從蔡英文的角度設想,民進黨在“八三○”之後最好就與陳水扁一刀兩斷,從此進入“沒有陳水扁的蔡英文時代”,重新建立“清廉、勤政、愛鄉土”的形象,俾推動臺灣更民主,政治更清明。理論上,這樣的理想不是不可能達成,問題是,民進黨只有一個蔡英文,其他的人不是陳水扁的“同路人”,就是和陳水扁聲氣相求的政客,即使想和陳水扁徹底切割,必然有心無力。

  事實很清楚,民進黨執政八年,不管陳水扁是否兼任黨主席,都是民進黨實質的領袖,政經資源任由他壟斷分配,包括地方山頭或黨內派系,無不“有求於他”而對他“俯首稱臣”,甚至輩分與他相當的“民進黨前輩”,都得看其臉色而對他言聽計從。如今,政權再次輪替,民進黨臺面人物並沒有完全換血,這些人不乏與陳水扁沆瀣一氣,甚至和陳水扁一樣,過去八年中也涉入貪腐弊案,只要這些人還在,就算把陳水扁“趕出”民進黨,貪腐共生結構就能冰銷瓦解嗎?

  再就民進黨的支援者來説,過去八年來,經民進黨鋪天蓋地的“放送”,陳水扁幾乎已經與臺灣劃上等號;在扭曲的思維下,反扁就是反民進黨,反民進黨就是不愛臺灣;對陳水扁凡有批評,都被看成統派的惡意抹黑,對臺灣民主的刻意攻擊。因此,陳水扁家族涉入諸多弊案被踢爆後,過去“肚子扁扁,也要投扁”的支援者,在感情上不想也不願相信;即使陳水扁坦承確有海外密帳,固然有人大失所望,仍有人極力編排仍然“相信陳水扁”的理由。

  在心理學上,社會群體一些看不見自己前景的“畸零人”或“邊緣人”,他們寧願追隨販賣希望的人,而不願相信施予救濟的人;他們就像許多家暴事件的受害者一樣,縱然痛恨施暴者,但只要施暴者稍微表示懺悔或是歉意,立刻原諒施暴者。

  在現實政治中亦復如此,若干綠營的狂熱分子,不在意貪腐,也不在乎無能,只要有人敢跳出來“捍衛臺灣主權”,就會被他們視為英雄,選票也就跟著英雄走。而以“捍衛臺灣主權”自居者,當選之後就算觸法,只要把“愛臺灣”挂在嘴邊,也一樣獲得狂熱分子支援。惡性迴圈,整個民進黨已被基本教義派綁架,過去兩年的選舉,充分反應出這種現象,蔡英文深知此一“非常現象”對民進黨大為不利,卻也無力改變。

  社論指出,陳水扁未來必然會以“獨派教父”的姿態出現,其言詞越激烈,“獨派”就會越支援;只要“獨派”支援陳水扁,民進黨就會被迫向扁靠攏;只要民進黨向扁靠攏,“獨派”就會對民進黨不離不棄,所以陳水扁怎會容許民進黨和他切割?退一步説,即使民進黨真的和陳水扁切割,只要陳水扁路線仍在,黨羽猶存,支援者必將只分藍綠不問是非。民進黨有此宿命,還能浴火重生嗎?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