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中時:王建民精神創造臺灣棒球神話 激勵島民

2008年06月18日 09:55:00  來源:-- 台灣網
字號:    

     深受島民喜愛的臺灣著名棒球運動員王建民近日負傷。經過兩位足部專家診斷,傷勢的檢查結果出爐,專家確定建仔右腳韌帶扭傷,以及腓骨肌腱局部撕裂,至少需拄拐杖六周,若再計算復健時間,這個球季恐將全數報銷。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署名文章説,這無疑是臺灣球迷最難過、最失落的一天,這是何等令人難以接受的事實。若從現在到明年四月,建仔都無法出賽,教球迷們如何“熬”過這漫長的十個月?
 
     文章認為,臺灣百姓對建仔的“依賴”,已然不止是單純的運動喜好或明星迷戀可以盡括,而是深入文化與社會的底層,值得學術界好好觀察、研究的“王建民現象”。
 
     很難想像,一個原本平凡有如鄰家男孩的運動員,竟可以牽動整個島內的社會律動:股市因他輸贏而跌漲,島民隨其勝敗而喜憂,各行各業都想借他的魅力賺上一筆;他所到之處幾乎萬人空巷,臺灣根本沒有一位政治或影視明星可與之相提並論;他昂揚臺灣的民族自信,為臺灣在世界打響名號;甚至,他彌合了政客惡鬥所撕裂的族群傷痕,讓臺灣百姓在極端失意的生活中,找到世間一息猶存的喜樂與慰藉……。是什麼樣的人格特質、什麼樣的時勢,乃至是如何的文化匱乏與社會渴望,才造就了“王建民神話”?
 
     上述的驚奇顯然非三言兩語可以盡釋,文章認為,建仔所創造的特殊現象,大抵與臺灣長期欠缺主體意識息息相關。簡單來説,島內始終存在一種深度的迷惘,八年的經濟淪陷,人民苦不堪言。臺灣經濟各方面等實力都在走著下坡路,毫無生機可言。這種失落,形成一種無止境的自卑與自我懷疑,甚至對這片土地的經營失去了信心,有“辦法”的人只想撈一筆遠走高飛,無路可走的人只好繼續得過且過。於是,王建民一手無聲而淩厲的下沉球,正可激揚這群島民被迫沉默卻渴望被發現的主體力量。
 
     既然島內需要建仔證成自我,那麼,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在對他這個球季充滿想像的期待中,王建民忽然暫時消失,會對臺灣社會造成什麼影響?是否會形成社群的集體性失落?特別是在這個新當局剛剛成形,舊的問題未去、新的問題又來,且百姓生活壓力日漸沉重的當下。那麼,人們該如何因應呢?
 
     沒有建仔的比賽,可能會産生暫時性的焦慮與空虛,但這也正提供島民一個深度省思自我的機會,看看到底大夥從建仔身上體悟了什麼? 
 
     其次,臺灣人究竟領會了多少美國棒球文化的精髓?是否已經意識到美國人成功結合運動休閒、商業行銷、情意教育,與夫家庭觀念、社交活動(甚至是文化侵略)等多元層面的經營之道;是否知道,在美國,有數學家專門研究棒球的紀錄,試圖提出一套合理且客觀的球員評量準則?更有運動科學家潛心探索如何改進球員的技術與力量,有經濟學家鑽研球場管理、球隊經營與球員交易的效益,有社會學者提出棒球運動與家庭關係的理論……棒球原是門高深的學問,臺灣人是否從中得到如何提振自我的啟示呢?
 
     再者,也應開始學會自立自強,並意識到即使建仔再優秀,也終有漸走下坡、離開球場的一天,不能再將任何的不如意一股腦全丟到他的舉手投足間。要有好的日子、活得有自尊,百姓得費點心去革弊求新。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