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中央日報:監察系統清查弊案無關政治清算

2008年08月01日 16:12:00  來源:
字號:    

  報載臺當局“審計部”鋻於“監察院”將在2008年8月1日重新運作,己將民進黨執政時期多項重大政策涉及的“財務違失案”送“監察院”處理,包括“外交部”的“金援弊案”、“新聞局”的宣傳“入聯”案及研考會的清查不當黨産展覽案等案件。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刊文説,“審計部”將上述案件陳送“監察院”處理,或許又會被在野的民進黨視為政治清算,不過事實恐非如此。猶記民進黨執政之初,就將“行政院”各“部會”的事務官視為舊官僚,因此許多施政刻意跳過應有的行政程式,此種便宜行事的結果,終而導致施政漏洞百齣的結局。

  文章以“金援弊案”為例指出,整個推動“建交”的過程中,“外交部”亞太司均未參與,僅由一位參事與“部長”在“國安會”的指揮下,就將三千萬美金匯入“外交掮客”所設立的賬戶。如此的便宜行事使得該有的避險措施被忽略,終至將公帑付諸流水而無所獲。“新聞局”的“入聯”宣傳案又何嘗不是便宜行事的結果。原本就未在年度預算內編列該項宣傳費用,為了選舉造勢,刻意請各“部會”收繳未使用之政令倡導費用供該局轉作“入聯”宣傳費用。

  至於“研考會”舉辦清查不當黨産展覽案則更是便宜行事到不行。縱使國民黨黨産有不清楚的地方,也要透過一定的行政程式來厘清。“研考會”作為行政機關,怎能未嚴守行政中立,反而隨著民進黨的需要,舉辦該項明顯與該會職掌有所捍格的展覽。

  文章認為,“監察院”的對於上述三案的調查結果,除非有涉及貪污情事,不見得會對已卸任的政務官造成任何影響,不過卻可借此提醒各級政府的事務官,對於政務官不當的便宜行事命令,依法得以拒絕配合。如此方能便宜行事的施政劃上句點,讓臺灣有限的資源充分被運用在發展民主經濟上。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