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兩岸直航航班分配 主管部門不應過多干預

2008年07月01日 15:41:00  來源: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刊文説,在民進黨“執政”時期,各界對“三通”的呼籲,幾乎都是從經濟效益的角度出發,但民進黨從政治角度考慮,反對直航。這一等,就是八年。直航可以省時間、省油料、省成本,這是常識。不過,愈簡單的道理,反而愈不容易做到。
 
  七月四日,週末包機首航,是兩岸“三通”的第一炮,但從最近有關航班分配的新聞來看,似乎有相當多不滿的聲音,有的航點可能旅客不足,卻被強迫開航班,有的城市則抱怨沒有航班,甚至有航班是要在半夜起飛的情況。這些現象,主要是因為航點與航班的分配充滿了政治思考,而忽略了經濟效益的本意。

  文章認為,分配航班,牽涉到各航空公司的利益分配,當然誰也不讓誰。那一個點要開航班,要開多少航班,業者應該都很清楚,海峽兩岸的主管部門,事實上,不應過多干預航空公司的營運決策。在這個過程中,主管機關應該只扮演以下角色:(一)確定那些城市開放,並且確保機場有關設備措施已經準備妥當;(二)確定可以參與直航的航空公司的條件;(三)確定每一個開放的機場可以起降的班次;(四)與業者共同確定分配航班的遊戲規則。

  七月四日是首航,每一個開放城市都有航班,就政治意義而言,像是一個好兆頭,但航空公司是企業,不是慈善事業,未來的營運,應該由航空公司依遊戲規則及旅客多寡來規劃航點與航班。當局只要扮演好管理者與裁判的角色即可,沒有必要過度干預市場的運作,否則就有違當初考慮經濟效益的初衷了。

  文章最後説,兩岸“三通”,從週末包機,到平日包機,到截彎取直,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政治的味道會愈來愈淡,經濟的味道愈來愈濃,當局才不至於吃力不討好。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